了的。”
“孤王的近衛師也是要上陣的,他們都是鋼甲重騎。”陳德興淡淡地道。
陳德興對板甲的概念來源於歐洲的騎士和胸甲騎兵,所以也想照葫蘆畫瓢裝備一支重甲騎兵。
而郭侃卻連連搖頭,道:“臣以為,重甲騎兵終不如重甲步兵,若是為了行動方便,可以騎馬行軍,下馬步戰。臣已經試穿過大王送的鋼甲了,的確輕便堅固,遠勝什麼柳葉甲、魚鱗甲的。步兵穿上這樣的甲不僅行動方便,而且不懼弓弩。若是以長槍、刀盾配合,組成方陣,便能以步克騎了。”
步克騎?
陳德興將信將疑的看著郭侃。步克騎的辦法,北明軍當然是有的,不過卻不是依靠鋼甲步兵,而是依靠大炮、槍弩、長槍還有輕騎兵互相配合。單純依靠步兵方陣,以步克騎,聽著還是有點不靠譜。
不過提出這個意見的是郭侃。若以戰陣經驗論,北明軍中怕是無人能和郭侃相比。而以對蒙古騎兵的熟悉程度論,同樣無人能出郭侃之右。
“郭卿,你打算如何使用鋼甲步兵?”陳德興想了想,追問道。
郭侃認真地道:“臣的設想是以長槍手、刀盾手和弓箭手三者協同,合成一軍。其中長槍手、刀盾手皆穿鋼甲。長槍手二千一,刀盾手三百,弓箭手六百。三者組成方陣,以長槍為城,以刀盾為護,以弓箭遠射。上得戰場,長槍之陣便不星散,無論進退,皆結陣而動。刀盾之兵可以靈活運用,或護佑弓箭手,或掩護長槍陣之側翼,或與敵步卒近戰肉搏。”
郭侃提出的其實是方陣戰術,現在的北明軍也在向這方面演變——戰術的演變往往是伴隨著武器裝備的提升和作戰地形的改變而進行的。而且,還會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北明軍最早的戰術是橫隊/縱隊,是繼承自霹靂水軍的。因為霹靂水軍當時作戰的地形都是比較崎嶇複雜的,不大會遇到強大騎兵的攻擊。因而橫隊/縱隊的戰術既能發揚火力,又比較靈活。
而如今明軍已經進入平原、草原,面臨著強大的蒙古騎兵,自然要改變戰術,引入方陣了。
現在的問題只是方陣要怎麼佈置,怎麼機動,各兵種怎麼混成協同。
在這方面,經驗不足的明軍參謀自然不如久經戰陣的郭侃了。
陳德興沉吟片刻,道:“2000副鋼甲孤王是沒有的,一個月內頂多給你1200副……至於這種方陣戰法就現在你的一旅人兵馬中試行吧。”
郭侃想了想,點點頭道:“行啊,1200副也夠了,刀盾手全配鋼甲,長槍兵配900副鋼甲,1200副皮甲,弓箭手無甲。不過,大王您還得給臣配屬幾門大炮和幾百八旗馬隊。”
“好,便如此安排!”陳德興不知道,郭侃提出的這個方陣戰術已經非常接近歷史上的西班牙方陣了。只要將弓箭手換成火槍手,把刀盾手換成戟兵,就是妥妥的西班牙方陣了!
不過話說回來,把弓弩手換成火繩槍的意義也不大。因為早期的火繩槍有效射程很近,主要是用來對付穿著板甲的敵人——因為歐洲冶金工藝在15、16世紀的進步,弓箭已經不足以對付穿著簡易板甲的步兵。所以火繩槍才會走上歷史舞臺。
而對眼下的北明軍而言,發展有效射程不如弓箭的火繩槍意義實在不大。
……
“大王,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當問否?”
“問吧。”末哥王爺一邊展開了忽必烈的親筆信低頭看著,一邊對前來送信的劉孝元道。
“不知大王為什麼要讓恁般多的百姓入燕京城呢?”
“啊,這個啊……”末哥搖搖頭,“這不是孤王的意思,是大汗的命令。”
“大汗?”劉孝元一怔,隨即就想到了什麼,低聲問,“大汗是不是要大王把燕京的糧草都運去居庸關?”
末哥愣了一下,抬頭瞪著劉孝元,“這事兒是誰跟你說的?”
劉孝元一笑:“是下官猜的……大汗先集中百姓與燕京,再將糧草運去居庸,最後棄守燕京,便是要讓幾十萬百姓去吃窮陳德興吧?”
末哥哼了一聲:“大汗要怎麼做,我等臣子不可與聞,但有旨意,照辦便是!劉承旨,你知道的多了,可不能到處亂說!要是壞了大汗的事情,只怕你吃罪不起!”
“下官明白,下官不會對旁人說的。”劉孝元面無異色,心中卻是思緒翻騰。忽必烈不愧是一代雄主,打起仗來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是要將燕京城內的幾十萬漢人百姓當成人質——陳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