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8部分

主,騎兵的數量很少。而己方的騎兵很多,伊克塔騎士有6000,都是裝備精良的重騎兵。古拉姆近衛軍有24000,同樣是重騎兵,而且比伊克塔騎士更加精銳,古拉姆近衛軍的戰士都是從波斯、阿富汗和兩河流域買來的男童(奴隸),這些男童從十三歲開始就要接受極其嚴酷的訓練,二十歲出頭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古拉姆戰士。

當然,不管是伊克塔騎士還是古拉姆近衛軍,都擁有數量超過他們自身幾倍的僕從,不過這些僕從通常是不會參加作戰的。

除了這三萬名可以和歐羅巴騎士媲美的重騎兵,吉亞斯丁·巴勒班還擁有一支人數超過六萬的步兵,其中半數是從波斯和阿富汗僱傭來的戰士,餘下的一半則是有印度當地的天方教徒組成的。這支步兵是由伯顏帶來的蒙古軍官負責訓練的,伯顏帶來的大炮和火繩槍也都給了這支新組成的步兵部隊。

“蘇丹,可以讓新軍依託營寨固守,騎兵悄悄出營,從浮橋上渡過亞穆納河,然後迂迴到敵人背後,趁著夜色發起攻擊,或許可以打出一場大勝。”

伯顏知道自己訓練的新軍有多少斤兩,在平原上野戰很容易讓人擊潰,守一下營寨或許還能湊合。而且用德里蘇丹的騎兵去硬拼對方的步兵方陣也沒有多少把握,唯一的勝算就是夜襲。

第827章誰先得手

午時將近,風和日麗,氣溫也不算高,是個兩軍決戰的好時候。八國聯軍在確定對手不會出寨交戰之後,開始緩緩向前推進。二十一個步兵方陣,分列成了三排,彷彿一大片移動到長槍從林,徐徐向前,除了整齊的腳步聲,整個戰場上彷彿再也沒有別的響聲發出。

“其徐如林……”

伯顏站在望樓之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脫口而出就是《孫子兵法》上的話。

德里蘇丹國大軍的營寨是背靠亞穆納河紮下的,一河之隔就是德里城高大的城牆。營寨和德里城之間有浮橋相連,一旦交戰不利,大軍隨時能退回德里固守。營寨紮成了狹長的形狀,好像一道屏障,擺在德里城東北。營寨是在伯顏的指導下修起來的,並不是木頭寨牆,而是由兩道低矮的夯土胸牆構成,夯土胸牆之中還有一個個修成了半圓形的炮壘。在外面一道胸牆之外,則是深達兩丈,寬三丈的壕溝,還引來了亞穆納河的水。

德里新軍的弓箭手和火槍手,則在第一道夯土胸牆後嚴陣以待。大炮也都架了起來,填裝上了實心彈,將炮口對準瞭如林而進的八國聯軍。

德里新軍使用的也是複合弓,和波斯中亞使用的型號類似,在八國步兵未至之前,已經射了一排出去,箭簇斜斜插在地上,組成了一道層次分別的白線。這就是步弓的有效射程。蒙古人提供的火繩槍就是在歐洲戰場上繳獲的天道二年式,有效射程比德里軍的複合弓要大,不過伯顏還是建議印度新軍將火繩槍的開火距離和複合弓統一,都在七十步左右。

在德里軍營寨的第二道胸牆後佈置的則是狼牙棒和釘頭錘,就一如當初蒙古人在同明軍作戰時那樣——對付渾身上下都被鋼甲保護起來的敵人,彎刀基本上沒有用,狼牙棒和釘頭錘才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各級帶隊的軍官,手心裡還是攥著一把冷汗,死死的看著八國聯軍的大隊緩緩逼近己方大炮的射程以內。

說是八國聯軍,其實上陣的就是英、宋、呂、蘇四國軍隊,而且大英水軍的黑人武士也沒有上戰場。他們並不是專業的步兵,陳德芳帶他們前來不過是為了壯一壯聲勢而已。現在這些黑人和三佛齊、拉達克、古格還有薩迦派法國的軍隊一塊兒守著營寨。

所以擺在戰場上的,就是二十一個步兵旅和一個屬於英軍的炮兵旅。另外,聯軍還有兩個輕騎兵旅,都是史天澤的軍隊,都是無甲的輕騎兵,不能用於衝陣,因而就被部署在戰場後方待命,也沒有參加作戰。

當聯軍大陣逼近德里軍營寨兩裡半開外的時候,策馬走在二十一個步兵方陣之後的陳德芳突然高高舉起自己的馬鞭,大聲下令:“停步!”

就聽見一陣短促的沉悶號聲響起。所有的步兵方陣突然間就停止了前進,令行禁止,彷彿一人!

陳德芳滿意地點點頭,就衝著這份嚴整,這裡的二十一個步兵旅就已經是不亞於大明陸軍的精銳了。

“就按操典接戰吧,先炮擊,再步兵衝鋒。”

陳德芳彷彿是宋朝的所謂“閫臣”,書生掌兵,以文御武。具體的作戰當然有參謀和下面的軍官負責,英宋蘇呂四軍的許多高階軍官都在大明陸軍軍校裡面進修過,而且還開了隨營軍校,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