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不想這一家子鬧得太僵,久居高位,和他手足情深的兄妹實在少,長公主沒的說,那是自己嫡親嫡親的姐姐,沒上位的時候,七妹妹逢年過節也都打發人送這送那,皇帝都記在心裡,所以對沈修傑還是包容的多。
他嘆道:“修傑啊,你既知道朕和你姨母的一片疼愛之心,就越加該惜福。朕也不難為你,這個唐姑娘就封了側室,等明年大選,朕親自為你擇一名門閨秀。”
皇帝扭頭看向身側的長公主,笑道:“朕記得謹瑜的妹子就很是不錯,前巡鹽御史的獨女,難得的是修傑與謹瑜是千金不換的好兄弟,今後做了親家,豈不是美談一樁?”
皇帝越想越覺得這主意好,當即就要提筆寫聖旨賜婚,也不等什麼選秀不選秀了。
嚇得沈修傑從坐墩上滑了下來,手忙腳亂的跪在地上:“陛下萬萬使不得,皇舅舅容秉。”
皇帝失笑道:“瞧這孩子,別是歡喜的不會說話了吧。”
沈修傑哭的心都有了,好在致遠那小子不在,若是聽見皇上亂點鴛鴦譜,非將這口惡氣出在自己身上。
沈修傑一想想林致遠慣用的那些手段,就覺得自己的渾身生疼。
他苦著臉說道:“皇舅舅,外甥只當林姑娘是親妹子一般,這天下間哪有迎娶親姊妹的道理。”
“渾說,你姓沈,她姓林,如何算的一家?這林姑娘若是將你當哥哥看待,將來你非要娶的這個唐姑娘進門,她二人效仿娥皇女英,也算是你的福氣。”
皇帝不說還好,他一說這個,沈修傑已經半趴在地上:“皇舅舅這是要叫致遠拿走外甥的小命啊,外甥要是敢娶了他的妹子,再厚顏無恥的納妾,這多年的兄弟情義非斷不可。”
皇帝心生不悅,納妾怎麼就是厚顏無恥了,他後宮佳麗雖不多,但哪一個不是舉止嫻雅,落落大方。
“林家那小子……反對納妾?”
長公主撐不住,還是多嘴問了這麼一句,話一出口,就見皇上詭笑的看著自己。
長公主臉一僵,尷尬的撇撇嘴。
沈修傑哪裡注意到這小細節,只苦笑道:“回皇舅舅,姨母,致遠這小子極護短,曾不止一次與我說要給林妹妹找個白首不相離的一心人,外甥心屬唐姑娘,若再娶林姑娘為妻,不但沒了兄弟情義,只怕家宅今後從此不再安寧。”
皇上故作憤然道:“這謹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若他今後納妾,看林家姑娘怎樣在夫家抬頭。”
沈修傑忙道:“致遠曾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身邊又無通房,又無小妾,遲遲不肯娶親,只是怕林姑娘未出嫁,新嫂子進門給妹妹氣受。”沈修傑小心翼翼的看著皇上,說道:“我母親就因了這一點,多次勸父親將舍妹許配給致遠……”
第434章 公主躊躇慧怡親事
東平侯不止一次的在七公主面前提起這事兒,連帶著沈修傑耳朵都要聽出繭子了,只是母親不鬆口,總認為致遠這小子前途未卜,朝堂上又風雲變換,怕女兒嫁錯了人。
按照沈修傑的本心,能和致遠成為連襟是再好不過的事兒,只怕大妹妹進不得好友的眼。
皇帝一聽沈修傑的話,沉吟半晌才道:“你那幾個妹妹年紀也不小了,你母親早該放在心上。只是江南不比京城,可摘選的良家子弟少之又少,不如明年的上元佳節,朕宣了你母親進京,也好和長公主見見面。”
長公主哼笑道:“好啊,久不見七妹,我也有些大實話要和七妹妹說。”
七公主因為沈修傑執意退親的事兒,差點沒和他斷了母子關係,總覺得因為這個愧對長公主,沈修傑篤定,要是母親來京,只怕自己的逍遙日子就到頭了。
他忙向皇上求救,皇帝笑眯眯的一擺手:“你且去忙吧,賈家那邊不可掉以輕心,萬萬要在甄家之前找到銀子,朕與你姨母尚有要事商議,得空再宣你進宮。”
沈修傑無奈,只能訕訕的出了養心殿。
皇帝看著這個不甚親近的侄兒出了宮門,才嘆道:“皇姐考慮的如何?”
長公主神色晦暗,遲疑道:“陛下,您就看出來這個林致遠是良配?只怕和沈修傑是一丘之貉,我只怕您過分恩寵這小子,將來叫慧怡吃苦受委屈。”
皇帝啞然失笑:“皇姐怎麼會以為朕寵愛這個林致遠更甚慧怡?且不說別的,單慧怡是朕嫡親嫡親的外甥女,朕便不會將她等同於尋常,朕抬舉林致遠,無非是為了慧怡著想。”
長公主忙反駁道:“可是陛下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