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姚潤之收了臉上的笑,也凝重的點了點頭,認真地說,“我剛才翻查了一些古籍記載,都是說的似是而非的。既然甜甜想到了用它來刻字,你就說說你的想法吧?”說著話,姚潤之把視線從棕櫚貝葉上移到了姚甜甜臉上。

“我?”姚甜甜心中一沉,臉上也迷茫了起來,關於貝葉刻字,貝葉經她也是僅僅聽到了一些美麗的傳說,至於人傢俱體是怎麼做的,她可是一點也不知道啊。現在,面對著一屋子希冀的目光,姚甜甜暗恨自己當初守著那麼強大的無所不知的網際網路,怎麼沒有查一查人家的具體做法呢?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當初要是自己好奇心再重一點就好了,只消動動手指頭搜尋一下貝葉經的製作過程,現在也就不用為難了。

姚甜甜正在心中暗自懊惱,眼前突然一晃,彷彿憑空出現了一個液晶顯示屏一樣,上面緩緩地出現了一片姚甜甜做夢也想不到的景象——竟然像是一個平板電腦的顯示屏一樣,而上面開啟的是姚甜甜使用慣了的谷歌搜尋頁面,而蒐羅框裡赫然就是‘貝葉刻字的製作方法’這幾個字。

姚甜甜顧不上細想自己眼前怎麼會憑空的出現一個平板電腦,她的目光順著螢幕上列出的搜尋結果條目一行行的看了下去,當她看到‘傣族貝葉文化的藝術呈現與意義’這一條時,心念一動,眼前螢幕上的內容馬上就變了,出現了一個娟秀的頁面:

在貝葉鐫刻文字,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是傣族人民從歷史中逐漸積累的。

西雙版納多產貝葉棕,也稱貝多羅樹。這種樹有十多米到二十米高,長得高大雄偉,筆直的樹幹沒有枝岔,葉片與普通的棕葉相似,但更大、更厚,像一把把巨傘。這種樹的葉子就被稱為貝葉。用貝葉來刻字,可以說是聰明勇敢的傣族人民的發明。但,貝葉要用來刻寫文字,需要經過很多程式。

首先要將砍下來的貝葉一片一片大致修整,三五片綁成一捆,放在鍋裡去煮。這道工序有點像包粽子前的粽葉,煮一煮是為了增加葉子的韌性。煮好以後,撈出來,用細沙將葉子表面的一層軟質的膜擦洗乾淨,然後晾乾——煮過洗淨的貝葉,最好不要用太陽曬,因為那樣葉子容易變形。貝葉晾乾以後,夾進一個特製的木架子裡壓平。這時候的貝葉已經可以用作刻寫,但它們是大一片小一片的,很不整齊,就像大小不等的紙張一樣。所以下一道工序就是把晾乾壓平後的貝葉,五六百片為一組,夾進兩片木尺中間,用快刀按木尺的尺寸,將其切成統一的大小。木尺一般長約50厘米,寬約12匣米;在距兩端約16厘米處,分別鑽上一個小孔,所以加工好以後的所有的貝葉,都是這樣的尺寸,而且上面有兩個圓形的小孔。這樣的貝葉整齊劃一,輕軟漂白,就是真正刻寫貝葉經的材料了。為了刻寫整齊,刻以前,人們還會用木匠那樣的墨線,在貝葉上彈上橫線,以決定刻制的格式;西雙版納現存的貝葉經,有四行、五行、六行、八行四種格式。經書刻好以後,用布醮著植物油與鍋煙子調合成的黑顏色,往上一抹,一揩,字跡就清晰地顯現出來了。每部經書由許多片貝葉組成的,刻好以後,還要在邊上刷上金粉或者紅漆、黑漆,加以裝飾和保護,再用棉線穿進兩個小圓孔裡,將其捆紮起來,所有的工序就算是完成了。貝多羅樹的葉片,可以作為刻寫佛經的原料,所刻寫出來的經書,就是貝葉經。

姚甜甜看完這些,心中有了譜了,製作長期儲存的貝葉經需要經過的工序不少,像她下午那樣隨便刻畫一下也就是隨便記錄了,端看現在叔叔需要這個棕櫚貝葉做什麼了。

姚甜甜心念一轉間,她眼前的液晶螢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叔叔姚潤之審視的眼神,她趕緊定了定神,試探著說道,“我沒想那麼多了,就是看著這葉子厚實,又足夠大,能畫上符號,比竹簡拿著輕便多了,所以就拾了來,想用它練習刻字呢。叔叔,你覺得呢?這種葉子能代替竹簡麼?”

姚潤之眯縫著眼睛想了一會兒,有些惋惜的說,“這種葉子輕便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優點是它足夠大,懸掛、張貼都方便。就是不知道用它刻字出來的效果如何啊。”

“叔叔的意思是,咱們要製作一個告示?”姚甜甜揣摩著姚潤之的意思,試探著問到。

“告示?!”福生和狗娃同時驚奇的喊了起來,“什麼是告示啊?”

“告示這個詞用得倒是貼切。”姚潤之臉上閃過一抹讓人琢磨不透的光彩,輕笑著說,“今天我們刺激了楊海富,他有些急了,估摸著這幾天會有些動作,怕是要影響了鄉親們上山開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有所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