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紅這個名字和這位江西巡撫郎廷極不無關係。
郎窯的產品除郎窯紅外,還有郎窯綠,郎窯蘭釉及描金、郎窯青花、五彩等。而郎窯的最大成就是恢復了明中期失傳的銅紅釉燒造技術,成功地燒成著名的郎窯紅。以銅原料作為著色劑,早在漢代的鉛綠釉陶器上就使用過,鉛綠釉就是銅在低溫氧化焰中的呈色。
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於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窯中才又成功地燒製出高溫銅紅釉瓷器。
第833章 銅權
郎窯紅的典型特點是:色彩絢麗,紅豔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而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為了流釉不過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側刮出一個二層臺,阻擋流釉淌下來,這是郎窯紅瓷器製作過程中一個獨特的技法,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比較繁榮,制瓷工藝達到我國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種不僅都能燒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創新。由於有一個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愛藝術,在他的倡導下,郎紅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極精的產品問世。另有,乾隆時期郎紅中的薄釉器,色如雞血,稱為“雞血紅”;釉層較厚,色彩深豔,猶如初凝的牛血,稱為“牛血紅”。郎紅釉是以銅為著色劑,用1300℃高溫燒成。由於對燒成的氣氛、溫度要求很嚴,燒製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因此當時有民諺說:“若要窮,燒郎紅。”所以郎紅器在當時就很昂貴。
郎窯紅除了上面說到的主要特徵外,還具有康熙朝的時代特徵。一是胎骨潔白細密而堅硬,足底露胎處有火石紅;二是口沿塗有粉質的粉白釉或漿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稜角略園式、滾園式或為裡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四是器身紅釉與足除露胎處有一條白色線;五是器型獨特如觀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時極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數無款,偶有青花“福”、“壽”、“大清年制”款。
由於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珍貴,物罕而價昂,因此後世仿造者比較多,通常郎窯紅仿品都是民國時仿製,也有采用雍正時的仿哥釉器再加綠釉或乾脆加彩來仿康熙各色郎窯器的。
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現白色星點;二是上半部釉色與下半部釉色反差較大,不協調;三是胎質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過輕或過重;五是器型沒有康熙時的典雅端莊;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藝不一樣。只要抓住這幾個點,再結合郎窯紅本身的特點,就不難鑑定出來。
駱天斟酌一番,寫上了自己的評估價格,馬上就讓人拿走放回到保險櫃裡,再看接下來的這個小盒子裡的一塊手錶,這塊舊手錶來頭不小,鼎鼎有名的英格納手錶。
格表是瑞士鐘錶業歷史上的一名重要始祖,早於1910年,英納格所出產的懷錶因其精確度而備受推崇,甚至連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鐵路人員,也開始廣泛使用英納格的計時錶。到了1930年,英納格開始製造自動及防水效能的腕錶,進而漸漸地成為瑞士著名的鐘表品牌。
1951年,居住於日本的外國人將當時美國空軍指定使用的英納格手錶大量輸入日本,其中當然包括了不少歐美飛行機師及潛水員所愛戴的雪葩(Sherpa)系列腕錶。這個被譽為精確無比的英納格雪葩系列手錶,是1956年瑞士探險隊成功攀登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時所佩戴的腕錶,因此被公認為信賴度極高的計時錶,並於1956年及1960年兩度成為日本越冬隊於南極探險的指定時計。
而擺在駱天面前的這一塊則是英格納在70年代推出來的一款超薄型手錶款式,這款手錶在中國很少見,因為早期的英格納手錶並不在中國銷售,從這一點來看,這款70年代的英格納手錶就很有收藏價值了。
駱天接下來看的是銅權,銅權,相當於現在的秤砣。權,即秤錘,又叫秤鉈,與衡(秤桿)相佐,也就是稱重量之用,名曰衡器。自人類出現了私有制,便有了權衡理念和雛形實物,成了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工具。據資料,其最早出現於東周。漢代稱權為累,民間呼之為“公道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