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邊作漢文篆書,左半邊作滿文楷書,至乾隆13年開始,用滿文九疊篆代替滿文楷書,同治初年,戰爭頻繁,官印易失,便在滿漢篆書中加了一行滿文楷書,以示區別。
我國的古代的印,元代以前基本上以銅為主,這一件仿品的確是青銅的,加上是清朝的銅,在外觀上具有很濃厚的迷惑性,但假的就是假的。倫特先生聽完喻君的解釋,點點頭,立刻處理這一件官印去了。
駱天的視線被一件清晚期的蟒袍吸引住了,吸此他並不是因為這蟒袍有什麼問題,而是在作工上的精細很有獨到之處,駱天自從與歐陽天相認之後,花了不少功夫在古織物上,畢竟這是自己的弱項,為了更好地消化那些知識,駱天對古織物格外地留意。
這件蘭地紗繡五爪蟒袍通長為161厘米,袖長為281厘米,下襬長為86厘米。整件衣服上繡有八條五爪蟒。其中蟒袍的正面繪有三條五爪蟒,背面繪有三條五爪蟒,左右兩個肩分別繪有兩條蟒。
在《大清會典》一書中曾頒佈過“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令。從而也得出了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其實不盡然。關於蟒、龍的區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
清代地位高的官吏照樣可穿“五爪之蟒”,而一些貴戚得到特賞也可穿著“四爪之龍”。雖然龍和蟒圖案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上不同而已。至於,何時為龍,何時為蟒。主要是當時的社會等級制度比較嚴格,龍被視為帝王的化身,除帝后及貴戚外,其他人不得穿用,所以同樣是一件五爪龍紋袍服,用於皇帝的可稱為龍袍,而用於普通官吏時,只能叫蟒袍。在顏色上,只有皇族可用明黃、金黃及杏黃。普通人一般為藍色及石青色。
這是一件清晚期的,這個藍色紗地上繡雲八仙雜寶蟒紋的這樣一個吉服袍。其實這個五爪蟒呢,和龍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身份不同,地位不同,這個稱呼不同而已,這個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貴妃這四個人穿就可以稱龍,其他宗室的人員穿就可以稱蟒,從它的這個藍色,從它的紋飾上來講,應該是王爺和郡王所穿的這個夏天的吉服蟒袍,因為這個藍色和這個五爪,和清代的這個王爺和郡王所穿的這個吉服袍這個制度基本上相符,不符的地方呢,就是它的開氣。開氣呢,應該宗室人員應該是四開,前後左右四開,一般官員為左右兩開。
“駱天這一件有什麼問題嗎?”倫特先生看駱天的眼神在那件蟒袍上拔不開了,以為又出了什麼問題,駱天連忙搖頭:“不,這是一件精品。”
索斯比不愧是世界前三的拍賣行,一聲號召,這麼多的精品就送上門來,自己沒看錯的是,眼前這把紈扇可是端康皇貴妃用過的。
端康皇貴妃即瑾妃,生於1874年,卒於1924年,她和妹妹珍妃都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在隆裕皇后去世後便被尊為“端康皇貴妃”,成為1913年到1924年間,清廷退出紫禁城前,內外事務的主持者。清代帝后大都能書善畫,而且傳世的墨跡也較多。團扇作為一種裝飾品不僅是後宮帝后嬪妃們手中把玩的物件,同時還被當作書畫的載體。由於團扇扇面的質地一般為絹料,便於作畫,為了增加扇面的美感,當時的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便有了在團扇扇面上作畫的雅趣。清代的後宮帝妃們也經常在絹質的團扇扇面上畫一些吉祥圖案,以此來作為賞賜。比如福祿壽就是她們常畫的題材。
這把團扇質地為絹本。通長為32厘米,團扇直徑為20厘米。扇面上畫著一位壽星,壽星的右邊寫有篆書體的“延年益壽”,扇面上方鈐蓋一枚朱文印章,印文為:端康皇貴妃御筆。扇柄為玳瑁。
不過這柄紈扇並不是最吸引駱天的,這裡有一對雞翅木的矮香幾,這對香幾高50厘米,幾面為葵瓣紋,高束腰,四腿,材質為雞翅木,條環板上雕回紋,下部雕刻捲雲紋,幾腿上修飾有花卉圖案,品相十分完整。
傢俱包括很廣,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傢俱。香幾就是幾中非常重要的品種。香幾因置香爐而得名,一般傢俱多作方形或長方形,香幾則圓多於方,而且腿足彎曲較誇張。香幾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定,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
香幾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國古人祭祀儀式之一,到唐宋,已演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組成的一部分,從“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淨几、焚香其中”等詞語中可看到古代貴族日常生活中香菸繚繞的景象,顯示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