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死後,麾下臣子遵照他的遺命,不發喪,也不舉哀,他們秘密地把靈柩送回漠北。皇帝棺木秘密送至墓地後,下葬深埋,然後萬馬踏平墳地,不留任何痕跡。不建陵臺、碑亭,不修神道、高牆,也沒有石人、石獸。為了不洩露靈柩的去向,護送靈柩的部隊將一路所遇人畜全部殺死。到目的地後,蒙古宗王、后妃、親屬、臣僚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哀悼儀式。由於弔唁的人太多,加之有些部落地處偏遠,直到三個月後,還有人陸續前來哀悼。顯然,無論是成吉思汗,或是元朝皇帝,都保留傳統蒙古的喪葬習俗。蒙古的秘密埋葬死者的習俗,是成吉思汗與元帝陵墓至今下落不明的主要原因。
“可是不是已經有了成吉思汗陵了嗎?”程真問道。
“你是說現在位於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陵嗎?那並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只是一個象徵性的陵寢,讓蒙古族人對他表達自己的哀思而已。”駱天說道。
“蒙古人對大汗的葬地極為保密,但對祭議祀的儀式則是公開進行並承襲下來的。在墓家之外作八室神主,設立‘室’,即‘影堂’,蒙古俗尚白色,‘祏室’由八個白色的帳包組成,所以又稱‘八白室’,內建畫像,作為大汗陵寢的象徵,供後人瞻仰祭掃。所藏的‘銀棺’及‘遺物’等不過是象徵寄託之物。”
“成吉思汗的墓室還能找到嗎?”程真被內蒙古族人的神秘秘葬所吸引了。
“關於成吉思汗及元代皇帝的葬地,儘管史籍有不同的說法,但是都認為,從成吉思汗開始,蒙古大汗和元朝歷代皇帝都埋葬在同一個地方。而且,諸帝的葬儀也大致相同。所以只要找到任何一位大汗的埋葬地,就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
“《史集》上有記載,蒙哥汗死於四川攻宋前線後,他的兒子阿速帶斡忽勒親自帶著父親的靈柩,把他運送到了斡爾朵(漠北的宮帳)。在四處斡爾朵輪流為他舉哀:第一天在忽禿黑臺哈敦(皇后)的斡耳朵中,第二天在忽臺哈敦的斡耳朵中,第三天在這次隨同他出徵的出卑哈敦的斡耳朵中,第四天則在乞撒哈敦的斡耳朵中。每天將靈柩放到另一斡耳朵的座上,眾人對他放聲痛哭哀悼。然後,他們把蒙哥葬在被稱為也可忽魯黑的不兒罕合勒敦地方的成吉思汗和拖雷的陵寢的旁邊。”
“成吉思汗與元帝裝殮和隨葬物品較少,也是其墓地不易被發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元代帝后的隨葬品很儉樸,不要說和中原的帝王相比,就是和許多富豪、貴族也沒法比。他們裝殮的衣物僅有貂皮襖、皮帽、靴襪等。裝殮後,加用紅黑色油漆刷,外用三道黃金為圈箍定,棺外不加槨。隨葬物品不過‘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各一’。元朝皇帝的送終方式可以說是中國皇家葬禮歷史上最儉樸的。元代帝王,自‘一代天驕’至他的子子孫孫,鑑於中原各王朝帝陵被盜墓的教訓,實行不留陵墓痕跡的葬制,不僅要節約得多,而且至今還未被人盜掘過。”
“不過,也有人提出成吉思汗的隨葬品還是有一定規模的。據波斯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書中說:‘挑選四十名出身於異密和那顏家族的女兒,用珠玉、首飾、美袍打扮,穿上貴重衣服,與良馬一道,被打發去陪伴成吉思汗之靈。’說明當時殉葬品中,不僅有馬匹,而且還有人殉的現象。”
“可是。”程真疑惑道:“忽必烈為自己設計身後事,難道會指示自己所葬之地嗎?他會違背祖上的殯葬習俗嗎?”
駱天看著手上的地圖:“所以,上官非找不到墓室所在,因為這上面並沒有標明地點,這只是墓室的設計圖紙,上面還設計有防盜的機關,這個忽必烈真是用心極細緻,通常墓室常用的七種墓室機關,全部運作其中。”
老爸的老朋友飛天就是盜墓高手,不知道他看到忽必烈所設的這些機關作何感想,礫石陣,槨室周圍都是堆積結構嚴密緊湊的礫石。這些礫石應是木槨周圍使用剩下的積石,是有意識填在墓口上的。其作用在於積石非常容易潰坍,使盜墓者難以進入,或者喪身於積石之中。還有一種更絕的,在墓中存水,一旦有盜墓者進入,便將溺水而死。這種防盜的方式雖然最終會使墓遭到破壞,但盜墓者也不能逃生。
“砂頂天,你看,這是在墓中必經通道上儲沙,以流沙預防盜墓者鑿洞侵犯墓葬,這種還不算什麼,這是水銀池,利用水銀揮發的氣體毒殺盜墓者,水銀也就是汞了,據說根據我國古文獻記載: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輸水銀,例如齊桓公葬在今山東臨淄縣,其墓中傾水銀為池。這就是說,我國在公元前6世紀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