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先。

完了事,駱天準備洗手,眼尖的他在洗手池裡發現了幾滴與水珠不同的液體,他伸出手指沾上,放到鼻下聞了聞,是血!明瞭,邵兵他們肯定下手了,人應該被轉移走了,有安保經理帶路,沒有人會攔吧?

駱天笑笑,他不厚道地想到一頭豬倒地的情形,開啟水龍頭,洗了一把臉,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髮,駱天繼續回到會場,謝明好奇地問道:“怎麼樣,有沒有看到沈老闆。”

“不在,不知道是不是嫌無聊,所以溜出去會情人去了。”

謝明悶笑兩聲,再不搭腔了。

拍賣已經快進入尾聲,現在正在競拍的是一具陶俑,在墳墓中陪葬死者的陶質人形。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財富、精神信仰,商周時期習慣用活人殉葬,春秋戰國逐漸用模擬活人的俑來代替,其中用陶泥製作,經火燒成的人物形象即為陶湧,世界上最聞名的陶俑,就是秦始皇兵馬俑了。

不同時期的陶俑,在造型方面也不盡相同,秦漢陶俑製作精細、形體碩大、風格寫實,多表現巨大的軍陣場面,一般墓葬也常出土陶人陶馬、奴僕武士、舞樂雜技人物,漢代還有表現豪強大族財富和權勢的塢壁樓櫓、高樓深宅、庖廚圈舍及家禽的模型這些陶塑模型很多是以群體形象出現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除上述陪葬俑,又增加了鎮墓獸、步騎鼓吹俑,撫盾執兵俑,以及甲騎部隊、鞍馬駱駝、毛驢牛車等模型。南方從西晉開始,出現了青瓷俑,內容相似,但以誇張的手法塑造各類形象,有強烈的地方特點,如持刀握盾的部曲家丁,衣著簡潔靈便,赤足;相對踞坐,執筆握簡,作閱讀書寫狀的文吏俑。

唐代的陶俑藝術達到歷史的高峰。宋朝以來,墓葬中的紙糊螟器增加,陶俑減少,製作日趨簡單,元明時期陶俑使用更加減少,但仍然沿用,有的墓葬陶俑更是把墓主人生前役使的奴婢、使用的儀仗、起居房舍、出行車轎完全塑出,浩浩蕩蕩,逼真而詳盡地記錄了社會生活。

這具陶俑是一對狗的形象,漢朝出品,很符合漢代以家禽為陶塑模型的特點,形象逼真,其中一隻正低著頭,好像在地上嗅著什麼,還有一隻正好相反,抬頭望天,似乎天上有什麼可以吸引它的東西,小巧,但形態可掬。

“聽說原本是有六隻,本來為一組,可惜委託人手上只有一對,不過越是像這樣的古玩,越受人追捧,估計另外四隻的下落,就更引人注意了。”謝明說道。

雖然外形小巧,可是還是拍出了一百六十萬的高價來,這有點出人意料了,估計是介紹中一套的說法激起了藏家們的興趣。

何平偉的聲音還是沒有一點變化,不愧是經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聲音還是那麼地高吭,語言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先生們,女士們,接下來的拍品,也是我們的壓軸之作,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青海蛙紋彩陶呢?”

有人大聲地叫了起來:“當然聽說過了。”

蛙紋,彩陶,用這個作為壓軸的拍品還算不賴,駱天點頭:“這是馬家窯的出品了,蛙紋是馬家窯彩陶應用較為普遍的花紋之一。”

“沒錯。”謝明說道:“大山他們都認為一頭一尾的拍品不能差,所以定了蛙紋作為壓軸的拍品。”

“不錯的選擇,業界對於蛙紋一直挺有爭議,蛙紋的背後也有不少的民間文化作為依託。”駱天說道:“這是最後一件拍品,不少競拍者應該會奮力一搏。”

“是的,這下子好看了。”

蛙方是陶器上一種類似於青蛙圖案的紋飾,青海東部河湟谷地在距今約7000…4000年前曾經是“彩陶故鄉”。迄今已發現的不同型別彩陶器皿中,馬廠文 化型別彩陶所繪製的紋飾呈百花齊放之勢,而在繁多並極富變化的紋飾當中,“蛙紋”與圓圈紋構成了馬石文化型別彩陶壺、罐、盆、甕所繪圖案的主要式樣。“蛙紋”在眾多考古工作者與博物館人士,以及彩陶愛好者當中,是約定俗成的稱謂。尤其是青海境內更是如此。

第370章 掃尾

有一種意見,認為“蛙紋”是原始先民對月亮的崇拜,蛙紋實際是月宮裡的“蟾蜍”云云。不錯,太陽與月亮是人類幼年期最熟悉最敬畏的兩個天體,視它們為偉大的崇拜物件,並進行描繪在崖畫、彩陶器皿之上,這是歷史的事實。但以金烏為太陽,蟾蜍為月亮的傳說則遠在彩陶時代之後。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館所藏兩隻彩陶盆所繪的“蛙紋”形象寫實逼真。所以,當時的先民繪畫蛙形紋飾於陶器,與其說是對月亮的膜拜,還不如說是青蛙產卵量大,先民用蛙類企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