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樣,全都撲向邵氏影業。幾十年來邵氏培養囤積的大批電影人才,對於任何一家電影公司來說都很寶貴,還有邵氏影業的大批裝置、道具,也都可以趁機低價收購。

他囑咐施南笙不遺餘力從邵氏搶人才,並且憑藉自己的記憶,特意點出一部分人,讓施南笙務必搶到手,另外邵氏低價變賣的裝置器材,只要用的上能買多少買多少。

剛回到香港的陳平安沒有著急露面,甚至都有跟方怡華聯絡,因為沒必要。邵氏突然宣佈清盤,方怡華連聲招呼都沒打,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不可能憑藉和邵氏的合作關係,在這場饕餮盛宴中佔得先機,只能靠自己去搶,靠自身實力說話。

公司新的辦公地點,此刻顯得非常重要。

年前施南笙就在和銅鑼灣會議中心聯絡,想要租下頂樓兩層作為黑馬國際新的辦公地點。起初雙方談的很好,準備年後籤合同,然而過完年事情突然起了波瀾。

過完年,施南笙曾去找對方,準備簽訂租約。誰想對方說頂樓兩層還有租戶租約未滿,需要延遲幾個月才能交付。當然,如果黑馬國際想要即刻租下,就要承擔銅鑼灣會議中心的違約合同,賠償那些租戶大約六百萬的違約金。

這不去你麻痺嘛!

陳平安一聽就惱了。六百萬他不是拿不出,但憑什麼!你丫要是早說不行,我可以早作準備重新選址,準備簽約了才說這有問題那有問題,不是故意找事嘛!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只有把黑馬國際的門面撐起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施南笙同樣很惱火,苦於沒有別的辦法,葉志名人脈很廣,僅一天時間就打探到,是有人跟置地集團某董事打招呼,故意刁難黑馬國際。

置地集團很**嘛?老子收了銅鑼灣會議中心!

陳平安被激出了真火,讓葉志名幫著聯絡,第二天就帶著施南笙、葉志名和張子揚直接找到怡和洋行,和怡和洋行的執行總裁會晤。

銅鑼灣會議中心是置地集團旗下產業,置地集團是怡和洋行的子公司,只要搞定怡和洋行,置地集團就是個棒槌,理都不用理。

怡和洋行在中國也算臭名昭著。19世紀30年代,由兩名蘇格蘭裔英國人在廣州創辦,進行鴉片貿易。林則徐禁菸期間,就是怡和洋行的創始人跑回英國,親自在倫敦遊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引發了鴉片戰爭。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怡和洋行已經實現投資的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營船務、銀行等行業。不過隨著新中國成立,怡和洋行在大陸的大部分生意和資產都被收歸國有,公司總部也遷回香港。

時下中英談判已經結束,確定香港九七回歸,紅色政權給怡和洋行留下了巨大陰影,他們已經開始尋求退路,前年就將公司駐冊地點由香港遷往百慕大,同時籌劃,將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九七之前一定將公司重心從香港轉移。

當然,僅憑這一點,怡和洋行不可能將銅鑼灣會議中心賣給陳平安,雖然九七之前肯定要賣,但面對上漲的樓市,賣的越晚他們賺得越多,而且每年還能收到不菲租金。

不過陳平安開出了一個讓他們無法拒絕的條件——買下怡和洋行手裡的將軍澳地塊。

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稱。經營遍佈建築、地產、航運、零售、投資銀行、酒店、保險等多個行業,跟港英政府更是關係親密。

80年代初,為了表示對港英政府的支援,怡和洋行從港英政府手中拍下一大片位於將軍澳的地塊,港英政府也承諾未來將會發展將軍澳地區。誰想84年底《中英聯合宣告》簽訂,香港人心不穩,港英政府對將軍澳的發展速度也因此大打折扣,碩大的將軍澳地塊等於砸在了怡和洋行手中。

雖說去年樓市開始轉暖,地價上漲,但將軍澳那裡太偏了,港英政府支援力度偏弱,在哪裡蓋樓賣給誰?總不能建廉價屋村吧!

陳平安肯以原價接手將軍澳地塊,其實對於雙方都有好處,怡和洋行還能淡定。但當他提出要在地塊上修建影視城、辦公大樓還有員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後,這就讓怡和洋行執行總裁無法淡定了。

怡和洋行有個子公司叫金門建築,就是蓋樓的!而陳平安預計分三期完成的整體建設計劃,投資總金額怕是要在八億港元左右。再算上購買銅鑼灣會議中心以及將軍澳地塊的資金,總金額絕對超過十億!

黑馬國際的老總陳平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