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陳平安的劇本,《來到美國》的核心是黑人和華人,這有悖好萊塢電影的原則,也難怪林清霞擔心。
不過這正是陳平安的目的。完全以黑人為核心的《來到美國》,在後世已經證明其成功,高居88年美國電影排行榜第三名,陳平安所要做的,就是聯合黑人,一起開啟好萊塢市場,讓好萊塢接受東方文化,接受東方人。
“放心好了,我什麼時候錯過?”陳平安笑著在林清霞光滑的大腿上親一下,後者這才發覺自己的睡裙不知何時已經被陳平安撩起。
“要死啦!”林清霞在陳平安身上打一巴掌,並未將他推開,“這部電影成本多少?”
“估計得小三千萬吧。”這部電影的主角艾迪墨菲;重要角色塞繆爾傑克遜、庫巴古丁名氣不低;導演他準備找約翰蘭迪斯,也是大牌導演,這些人的片酬不可能低。另外林清霞的片酬他計劃是兩百萬港幣,又要去非洲取景,成本低不了。
三千萬美元陳平安很輕鬆就能拿出來,甚至都不用他名下價值數億的物業地產作抵押。《神話之城》的票房前不久全部到賬,四千八百萬的美國票房,三千四百多萬的海外票房,他分到近三千萬還沒算上錄影帶的銷售利潤,足夠拍攝《來到美國》。再說了,《血點》的票房也開始陸續到賬,雖然海外票房不如美國本土票房那麼理想,但也能分到兩千萬左右。
林清霞又問道:“導演不是你?”
“不是。不過開拍前,我會和你們一起去好萊塢選演員以及前期籌備工作。”說著話,陳平安側臉在林清霞大腿上蹭幾下,“清霞姐,到時候我們可以朝夕相對好幾天了。”
“誰稀罕跟你朝夕相對?”
“那你不想找我傾訴談心嘛?”
不等林清霞回答,正事辦完的陳平安開始親吻的林清霞的大腿,在後者的抗議聲中,一點點向上,隔著睡衣親吻林清霞的小腹、酥胸、玉頸,直至封堵住林清霞的滾燙櫻唇……(未完待續。。)
第一七四章 褒貶不一
“《幽靈鬥殭屍》vs《殺妻二人組》——喜劇片之爭,誰能笑到最後?”
首映式次日,《明報》破天荒的對昨日首映的兩部電影進行了詳盡報道,佔據極大版面。以事實說話,不偏不倚的對兩部喜劇電影進行公允闡述。這是《明報》以往從未有過的事情,在業內引起廣泛議論。
《明報》創刊於1959年,由查良庸先生和沈寶鑫先生聯合創辦,創辦伊始虧空嚴重,憑藉金庸的連載小說,才使得《明報》一年年堅持下來,並且逐步擴大影響力。
六、七十年代,《明報》與查良庸在有關中國問題上常被人譏笑為“機會主義者”和左搖右擺的“牆頭草”,但到八十年代,《明報》已經被視為一份擁有獨立報格的知識份子報刊,贏得很高畫質譽,與胡仙的《星島日報》和馬氏兄弟的《東方日報》一直爭奪香港讀者市場。
80年代初期,三方進入一種微妙的平衡,可是隨著陳平安和他的黑馬國際出現,《明報》逐步被兩個競爭對手拉開差距,而且這種情形有日趨嚴重的苗頭。
《明報》管理層對此進行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導致《明報》銷量被兩個競爭對手拉開的最主要原因,就在陳平安身上!
由於陳平安和他的黑馬國際總是充滿令人驚奇的東西,《東方日報》的粉以及《星島日報》的黑,都令香港讀者產生濃厚興趣。每當兩家報紙圍繞陳平安和黑馬國際大打口水仗之刻,就是兩家報紙銷量暴漲之時。
兩家報紙的互噴非常有趣。今天《東方日報》把陳平安和黑馬國際粉成大熊貓;明天《星島日報》就立刻戳穿。說那不是大熊貓,而是鬆獅化妝。還羅列各種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後天《東方日報》又列舉各種證據,暗指《星島日報》指鹿為馬迷惑香港市民;大後天《星島日報》反戈一擊。說自己是最有良心的報紙,以報道事實真相為己任,不像某些報紙為博眼球放棄底線;大大後天《東方日報》又……
雙方的口水仗一般會維持五到七天,時間再長的話讀者就會厭倦,但在這五到七天裡,讀者對此興趣濃厚,就好像看連載小說似的,看完當日的某份報紙後,開始猜測次日另一份報紙會怎樣還擊。
分析出原因後。就該尋求對策了,但是這個對策很難制定。
效仿《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對某件事情或某個人,與另一家規模相當的報紙展開輿論爭奪顯然不可能。因為在香港只有一個陳平安,一家黑馬國際,沒有其他人或者公司能像陳平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