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他們。”
陳榮美和馮秉仲都是雷覺坤金公主院線的合夥人。在後世,這兩人最出名的“壯舉”,是另起爐灶成立新寶院線!
後世的新寶院線,成立於1988年,打破了後世三大院線對香港影壇的壟斷,為諸多獨立電影公司帶來好處。因為新寶院線,88年港產電影發行數量近140部,比87年多出了三十部!
但是新寶院線的出現,亦打亂了香港電影的整體格局,更成為香港影壇由盛轉衰的伏筆!
蔡松林這時候找他們兩個做什麼?莫非……
陳平安沉思許久,眼中閃過一抹堅毅光芒:“矮牛,備車,去東方文化酒店。蔡松林來香港求見我,我晾了他數日,也該去見見他了。不管怎麼說,他都算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東方文化大酒店,608號房內。
“陳先生、馮先生,如今的金公主不比從前,新藝城沒落已成定局。沒了新藝城貢獻,金公主院線的收益還能剩下多少,兩位應該很清楚吧?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難道兩位還打算綁在金公主這條破船上,跟它一起沉沒嗎?”來自臺灣的學者影業老闆蔡松林坐在沙發上,端著一杯茶,笑眯眯的看著陳榮美和馮秉仲,這兩位金公主院線的股東。
陳馮二人對視一眼,陳榮美搖頭道:“此言差矣。新藝城或許曾經低迷,拖累了金公主,不過現在的新藝城已經易主,我們對現在的新藝城充滿信心。蔡先生說金公主是條破船,我們不敢苟同。”
“不敢苟同?”蔡松林不屑輕笑,“就像《兇貓》那樣的電影?還超級新藝城,這麼好的檔期,三日票房有三百萬嗎?金公主旗下十幾家戲院,每天上座率能有多少?陳平安說的沒錯,《兇貓》這部電影的票房不會高,超級新藝城也不過爾爾。兩位若真是看好金公主的將來,今日又何必赴我之約?”
馮秉仲沉默片刻,問道:“不知蔡先生有何提議呢?”
“呵呵,我想兩位還不瞭解目前外界對香港影壇的看法。”蔡松林放下茶杯,在窗前踱著步子,透露出一種指點江山的氣勢,“雖然邵氏清盤,香港三大院線因為德寶和黑馬國際的加入,變成四條院線,但香港影壇的情形並未發生變化,四家獨大壟斷影壇最好的檔期最紅的明星,許多人都看不過眼呢!”(未完待續。。)
第二二一章 “救命恩人”
80年代,院線制度是香港電影業的經濟支柱,起初是邵氏、嘉禾、新藝城三足鼎立,金公主、嘉禾、邵氏三大華語片電影院線逐鹿香江。
邵氏清盤前,德寶製作的電影一直排在嘉禾院線上映,但經歷多次黃金檔期和場次被“正宗嘉禾出品”擠掉之後,潘笛笙決定建立自己的院線業務。藉助邵氏清盤的東風,德寶院線趁勢而起。除了德寶外,黑馬國際亦是踩著邵氏院線的屍身,屹立在香港影壇。
然而香港影壇從三國爭霸演變為四國演義,本質上仍舊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四家院線控制香港影壇,壟斷香港電影的黃金檔期。
隨著陳平安的黑馬國際橫空殺出,接二連三拍攝出票房大賣的賣座片,香港影壇提前進入繁榮期,來自韓國、日本、臺灣、東南亞的眾多外資都想進入香港影壇,從中分一杯羹。
然則四家龍頭電影公司資金充足;獨立製片公司只能依附於四大院線,依靠金主提供資金拍攝電影,拍出來的電影安排在四大院線上映。四大院線壟斷香港影壇的局面,使得外資資金難以寸進,雖然偶爾也能投拍港片,卻無法獲得院線黃金檔期及當紅影星主演,並且還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黑馬國際推出的多廳戲院模式,為外資開啟一扇門,亦能分得小部分黃金檔期。但是在外資看來,黑馬國際太坑。
上映條件苛刻,粗製濫造電影一律拒絕。今年下半年,《幽靈鬥殭屍》就坑了數千萬外資。臺灣、日本、韓國、南洋等地的資金投資、香港獨立電影公司製作的跟風片。全都被黑馬院線拒之門外。除了兩部在獨立戲院上映後賠的稀里嘩啦,其他好多都躺在倉庫裡。
至於說帶回本地上映收回成本……想都不要想!
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韓日、臺灣、南洋等地都是旗幟性標杆。只要在香港賣座,在其他地方亦能賣座。而且外埠票房遠遠超過香港本土收益。但是你在香港都無法上映,拿到外地憑什麼獲得檔期?憑什麼保證票房?
所以時下影壇,雖然表面上是嘉禾、金公主、德寶以及黑馬國際四家競相逐鹿,黑馬國際保持領先優勢,但暗地裡已經是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