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又下來了,城門不用封鎖了,一切照舊,搞得人一頭霧水。
引發瞭如此嚴重的後果,身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果兒一回到家裡,就被薩納爾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先是打得屁股開花,坐都坐不住,再是禁足三個月,每天關在屋裡寫大字。
君華聞訊咋舌,“嬸嬸”真是好凶哦,比他爹爹還要兇,他小時候也是很愛闖禍的,可他爹爹就沒怎麼罰過他,實在要罰,也是很溫柔的,不會像果兒這般悽慘。
衛崇榮聽到君華的嘀咕,偷偷在心裡腹誹道,昭陽侯不是不想罰你,那是因為你有長寧王護著,他有時候不好下手,而且你真被罰了,哪次不是我幫你完成的功課。
君華還問過衛崇榮,他怎麼就能猜到果兒去了後臺,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衛崇榮笑而不語,一口咬定了就是直覺。他想君華可能是忘記了,他小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他就是受到他的啟發,才猜到了果兒的下落。
衛崇榮和君華在海拉城逗留了兩日,又回到烏蘇大草原打獵去了。兩人此行收穫頗豐,君華把他打到的獵物都給果兒送了去,表達自己對他的同情之意,然後才跟著衛崇榮回了慶佳。
慶佳是靈州的州府,原來的王宮被改建成了大都督的官邸。論品級,各州刺史和大都督都是正三品,但在邊境州郡,大都督的影響力通常超過刺史,實在是因為敵人隔得太近了。
目前的靈州大都督還是霍青陽,衛崇榮是他麾下的一名中郎將,不過霍青陽年前回了渝京,靈州的全部兵馬都在衛崇榮的手上,誰也不敢真正把秦王世子看成一名普通的中郎將。
君華聽說這是衛崇榮兒時生活過的地方,特別感興趣,拉著他到處轉悠。衛崇榮一邊陪他逛,一邊給他介紹,他在哪裡被先翰用彈弓子打過,在哪裡被裴迪牽著惡犬嚇唬過……
君華聽了連連稱奇:“榮哥哥,你記性真好,三四歲的事情都還記得。”
衛崇榮啞然無語,這不是重點好不好,他明明是想要展示自己“威武不能屈”的反抗精神的,結果君華完全沒有領悟到,真是浪費他的一番表情。
七月初十是衛明的萬壽節,因著拓跋先翰即將回京和霍瑩瑩成親,衛崇榮特意讓他捎了不少特產回去。大衍曆來的萬壽節,皇室成員獻禮都是按人頭算的,雖說他的那份衛昭肯定會準備好的,不過靈州的人參、鹿茸等物舉國聞名,他不捎點回去,如何顯示地出自己的心意。
拓跋先翰走後沒幾天就是七夕,歸化的扶余人原本是沒有這個節日的,但是關內遷來的漢人要過七夕,幾年同化下來,就變成大家一起過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君華對七夕也是充滿期待的,他先前還想著,晚上和衛崇榮一起出去看花燈。不料早上起來,就沒見過他的人影,問府裡的下人,都說世子爺天不亮就出去了,沒人知道去了哪裡。
君華頓時變得垂頭喪氣,一個人的七夕節,還有什麼意思呢。前些天,衛崇榮說他要考慮,此後對他也是一切如常,他還以為他很快就會想通的,原來只是不好意思拒絕自己罷了。
獨自用完早膳,君華無精打采地回了自己的房間,正要打算補會兒眠,突然發現枕頭旁邊多了個精緻的面具,樣式很特別,做工也很精細,不像是街上十文錢就能買到一個的那種。
他好奇地拿起面具,發現下面壓著一張紙條,上書兩列龍飛鳳舞的大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那是衛崇榮的字跡,旁人很難模仿的。
君華抬手揉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反覆看了好幾遍,才敢確認不是自己看錯了,而是衛崇榮真的送了他這個面具,還約他晚上一起看花燈。
良久,君華拿起面具,緊緊捂在胸前,突然就笑了起來,燦若星辰。
整整一天,他根本不知道時間是如何過去的,也不記得自己做了些什麼,彷彿是早上剛拿到那個面具,不過一眨眼的工夫,外面的天色就漸漸變得黑了下來。
好容易等到晚上,君華隨意扒拉了幾口晚飯,就帶著衛崇榮親手做的面具出了門。
東方見到他急匆匆的背影,不由暗笑,小世子落到他們世子爺手上,真的是毫無招架之力。
因是七夕佳節,慶佳城裡處處掛起了花燈,有小販在街道兩側大聲吆喝著叫賣乞巧果子和各色面具。君華掃了兩眼,覺得誰的面具也沒有自己的好,唇邊的笑意更濃了。
大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有自己做的,也有街上買的。
君華帶好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