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裡貼了安民告示,但是村子裡的人基本不識字,我們自己解說吧,又怕他們不相信,打聽之下,得知先生是讀書人,所以來請先生幫我們解讀一下。”來人微笑著道。
喬晚不知道師長是一個多大的官兒,但看對方的氣度和身後計程車兵,應當是官不小,對方的要求並不過分。所以他便也點頭答應了。
走到村口,他驚訝地發現,在村子外面,已經紮起了連綿數里的營房,這些軍隊,並沒有進村子,甚至沒有多少人走出軍營。這與他以前的所知所聞大不相同,要知道,當時大楚向臨沂調兵的時候,他們村子都還被要求捐了軍糧呢!
“長官。現在村子裡都還沒有秋收,沒有多少糧食,還請長官不要為難村子裡的百姓。”看著這個叫葉楓的年輕軍官人很和氣,喬晚大著膽子道。
年輕軍官先是小小的驚訝了一下,接著笑道:“喬先生放心,我們大漢軍隊有自己的後勤供應體系,從來不向百姓勒索軍糧,以後你會看到的,我們大漢王國的軍隊。是紀律最為嚴明的軍隊。”
話雖如此說,但喬晚當時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隨後發生的一樁樁,一件件,終於讓喬晚明白了。為什麼那個叫葉楓的軍官,說大漢軍隊是這個世上紀律最為嚴明的軍隊。
這支軍隊似乎有著在這裡長期駐紮的打算,但他們計程車兵從來沒有大規模地進過村子,進來最為頻繁的是那些駕著馬車的伙伕兵。向當地村民購買疏菜,是購買,而不是徵用。價錢相當的公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們逐漸習慣了這支軍隊的存在,大家夥兒都是老百姓,總要活下去,該幹什麼還得去幹什麼,土地雖然不是自己的,但地還得種,糧還得收,不然接下來吃什麼?
當然,也有腦筋活絡一些的村民,看到這些漢軍做買賣仁義,便推著獨輪車,走鄉串裡的去收集菜疏,臘肉,雞蛋,然後推到漢軍軍營前叫賣,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頭幾個吃螃蟹的傢伙,卻因此而發達了,漢軍負責後勤的軍官居然與他們簽定了一份契書,不管他們收多少,漢軍都民圓了,全要。
這個可是幾千人的一個大軍營啊,每天的消耗得多少!
如果這只是小節的話,那接下來隨著漢國文官的抵達送帶來的動作,就讓喬晚很是震驚了,他們開始分田地,整個村子的土地都是喬堂的,但漢國的官員到來之後,先是丈量了村子裡的土地,隨後便開始召開所有的村民開會,他們竟然要將這些土地無償地分給所有的百姓。
整個喬家村沸騰了。
分田地,選村長,看漢朝官員的意思,他們並不會往村子裡派人,所有的一切,全都歸村子裡自治,而他們公佈的賦稅標準,低得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要知道,以前的他們,不但要給喬堂交租子,還得給國家交賦稅,每年所得,能夠有三分之一落在自己手裡就算不錯了。而現在,十分收成裡,只交三成,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
給村子裡修建水渠,替百姓們整修房屋,道路,秋收的時候,每家每戶還都分了幾個大兵前去幫忙,一切的一切,完全顛覆了喬家村裡的人對於軍隊的認知,也顛覆了他們對於入侵者的認知,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這支外來的軍隊,就完全贏得了喬家村所有人的心,大家都巴望著他們永遠的留在這裡。
隨著漢軍的到來,喬家村子裡的人,對於外界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在這些大兵們的描述之中,喬家村子的人,對於大漢王國終於有了一個模糊的認知,對於他們來說,漢國似乎就是一個美好的世外桃園。
喬家村子裡的百姓,都覺得有了盼頭,而喬晚再覺得有盼頭之餘,卻又有了一些別人所沒有的煩惱。漢朝派到喬縣的官員,要求每個村子裡都有學堂,每家每戶的孩童都必須入學,而入學所需要的費用,盡然是由縣裡負責,作為失業很久的私孰先生喬晚來說,不但有了一份固定的薪水可拿,更重要的是,他能重拾教鞭,教書育人,如何能不喜。
然而煩惱的是,那個年輕的師長葉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事沒事就愛往自己家裡跑了,他來的藉口五花八門,而用得最多的,卻是來幫自己教孩子們認字,不得不承認,這個年輕的軍官的確學問不錯,與他所想象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軍人大不相同。
但他真正的目的。應當是自己的女兒蓉娘。
這讓喬晚很煩惱,雖然現在他知道,師長在大漢王國的軍隊之中,已經是相當大的官兒了,這數千人的隊伍,不,應當不知數千人,在城裡,他們還駐紮著軍隊,算起來起碼超過了萬人。很難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