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5部分

城外紮下大營,四處蒐羅材料,開始打製攻城器具,擺出了一副不下扶風絕不離開的模樣。

扶風城內,負責守衛扶風城的軍官羅鋒如臨大敵。自從得知韋和兩萬騎兵直撲扶風城的時候,他就衣不卸甲地待在城上佈置防守事宜,扶風縣城內有他率領的一個營駐守,他所率領的這個營,就叫做扶風營,扶風營作為高遠的起家部隊,有著光榮的傳統和極大的名氣,後來徵東軍改制,扶風營退出作戰部隊。轉而隸屬於徵東府直轄,駐守扶風。

羅鋒雖然只率領一個營的兵力,但軍階卻是同野戰部隊的團長相同,扶風營的裝備亦是比一般的野戰部隊要強上許多。作為這樣一個營頭的指揮將領,對於此次作戰的全盤規劃,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雖然心中有底。但卻仍是不敢懈怠。韋和雖然全員都是騎兵,但並不能排除他有攻城的可能。步兵上馬不可能變成騎兵,但騎兵下馬就能變成步卒。

扶風作為徵東府直轄的一個縣。自然而然擁有許多別的地方沒有的特權,這裡當初有太多的青壯加入了高遠的隊伍,而這些人組成的扶風老軍也是徵東軍在近十年征戰之中,損失最多的人手,但存活下來的,無一例外的,都成了軍隊之中的骨幹,即便是因傷退役,回到扶風也成為了當地的官吏。整個縣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成了死去或者仍然活著計程車卒的永業田,這裡是支援高遠最為狂熱的地區。

在這裡做官是一種榮耀,當然,也更是一種壓力,因為或者街上一個叫賣鄉間土貨的老婆婆,就能直接敲開積石城徵東府都督高遠的大門。

韋和騎兵壓境,扶風縣令董海操早就下令鄉間村寨裡頭的百姓全都集中到縣城來,給出的理由是敵軍壓境,有破城可能,縣城需要百姓們來這裡,幫助官兵保護都督高遠的老宅,宗祠。董海操很清楚,如果以別的理由,這裡的百姓很可能因為眷念自己的家業,自己土地還沒有來得及收割的莊稼而拒絕入城,但這個理由,百姓們卻不會拒絕。

果然,命令一下達,四鄉八里的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自攜帶著武器,源源不絕地匯聚到城裡,來得速度之快,讓縣裡的官吏們瞠目結舌,以至於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縣城裡已經聚集了大量的百姓,讓董海操和他的屬下們很是忙活了一陣子。

雖然知道這一場大仗用不上他們,但董海操還是按部就班地以村為單位,將這些滿懷熱忱而來的百姓編成了一個個的行伍。

韋和來了,城裡卻也是戰意高昂。

"殺光侵略者"的口懷在城裡不時會響起。

董海操帶著幾個吏員,走出了縣衙,仰望著下起淅淅瀝瀝秋雨的天空,感受著那一片清涼,心中很是愜意。韋和是註定沒有機會攻城的,剛剛,一位監察衛的探子潛進了城內,帶來了他一直盼望著的訊息。

秋雨蕭瑟,來到城內的百姓,大都衣裳單薄,城內也沒有足夠的地方讓他們居住,很多人都是抱著武器,隨便街頭屋簷之下一躺便算完事。但天下起了雨,董海操就必須走出家門,去巡視一翻,隨時隨地的解決一些臨時發生的問題。

城頭,羅鋒拄刀而立,秋雨順著他的頭盔盔甲流將下來,在身下匯聚成一條條小溪,再流向遠方。

入夜,雨下得更大了一些,韋和心中卻有些不安起來,他派出去的十數路斥候,有一半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或者是因為人生地不熟而迷了路,又有可能是遭到了敵人的埋伏和襲擊而已經命喪黃泉。

扶風城內,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發生絲毫慌亂,出去掃蕩的部隊,帶回來的訊息,無一例外的是縣城周圍的村寨早就沒有了人影兒,一切都在昭示著,扶風縣早有準備,而韋和這一路奔來,他自問可謂是快如閃電,對方的反應速度應該不可能有這麼快,將外面的百姓藏得乾淨利索,除非他們早就料到自己要來。

但這有可能嗎?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田地裡還有大量的莊稼沒有收割,這讓他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不過這場惱人的秋雨,讓他的搶收計劃不免大打折扣。

崤山關被敵人堵上了,韋和心中雖然有些警惕,但並不擔心,相爺十數萬大軍齊臨,崤山關的敵人只不過是螳臂擋車,多則三五天,便能突破對手的防守而進入遼西,到了那個時候,一切便會按照先前的預演而發展下去。

想到這裡,韋和有些燥動的心暫時冷靜了下來。明天;便開始攻城;哪怕只是作作樣子;也要展開攻城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摧促那些還在路上磨蹭的敵人快速向扶風縣集中;也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將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