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雖然坐在最靠門的地方;但高遠卻是榮辱不驚;臉色平靜;側臉;很認真地聽著周淵在講話。高遠自家知道自家事;帶兵打仗;自己算是慢慢地磨練出來了;但是對於高屋建瓴的那種戰略層次的問題;自己幾乎還像是一張白紙;啥都不懂;在與張守約的交談之中;領略了一些;但像周淵這樣的人;站得比張守約更高;看得自然也就更遠了一些;張守約想得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周淵身為燕國太尉;想的更多的可是整個燕國的事情。
從淆城撤回方城;高遠終於知道了為什麼周淵會下令撤軍;的確是出大事了;秦國並沒有如燕國國相葉天南所設計的那樣;出兵趙國;而是集結大軍;直奔草原。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秦國如果像葉天南設計的那樣;出兵趙國;那就只能走函谷關;而趙國肯定是會有所防備的;有趙牧頂著;秦國不可能佔到什麼便宜;葉天南此舉;只不過是為了讓秦國吸引趙國的主力;為燕國減輕作戰的壓力;而匈奴襲擊代郡;則可以削弱趙國的勢力;讓趙國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集中全國的力量來應付秦國;而無力顧及燕國;這樣一來;便讓燕國有了足夠的時間來發展本身的力量。畢竟這一次;燕國可是將趙國得罪慘了。
但秦國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他們竟然集結了主力;出擊匈奴了。為了這個目標;他們甚至不惜在函谷關擺下空城計;現在趙牧正狂攻函谷關;但在秦將贏騰的指揮之下;一時之間;卻是僵持不下。
“我們想拿回自己的故土;並在同時削弱趙國;但卻不想趙國垮掉!”周淵沉聲道。”一個垮掉的趙國;將再也沒有力量應對秦國。”
“太尉;李信如果在草原之上輸給了匈奴呢?”姜大維突然道:”如果秦軍主力輸了;而趙牧又攻破了函谷關;那秦國豈不是?”
“雖然說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我們卻不能這樣想!”周淵擺擺手;”秦軍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自然是看到了這一次一擊成功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他們要冒的風險。大家想想;匈奴人深入趙國代郡數百里;搶得盆滿缽滿;這些傢伙;即便是撤退;又捨得丟掉他們搶來的東西嗎?即便是匈奴王野芒捨得;那些部族捨得麼?即便是那些大部族不乏明見之輩;但那些小人物們捨得麼?匈奴人可不是我們中原諸國;他們是以戰養戰;士兵們可雖沒有軍餉的。野芒自以為這一次十拿九穩;卻不料被秦軍抄了後路;回程之途;只怕就是亡命之旅;我幾乎可以想得到;匈奴人十多萬騎兵將會被拖成一條長達百里甚至更遠一些的分散的部隊;帶著他們搶來的東西往回趕路;然後被秦軍一擊而破。”
周玉駭然道:”如果李信破了匈奴;直接揮兵入代郡;趙國已將那裡的常備軍調入了河東;憑代郡的私兵;如何低擋如狼似虎的秦軍?除非趙牧能攻破函谷關;才能逼迫李信不入代郡;而揮師回援咸陽!”
周淵點點頭;”匈奴敗亡**不離十;如果趙牧攻破了函谷關;那李信必然回援;趙國還能暫時安穩;如果趙牧攻不破呢?”
“所以這個節點之上;我們不能再進攻趙國了;給趙國一點時間;讓他們能集中精力應付秦國!”檀鋒站了起來;”太尉是這個意思吧?”
“不錯;我想;這個時候;王上和國相肯定也知道這個訊息了;停戰的命令應當在不久之後便會抵達我們這裡了;而趙國也知道與我們打不下去了;且不說他們打不條得贏我們的問題;就算此刻在戰場之上佔優勢的是他們;趙王也會與我們停戰;議和。更何況此時還是我們佔得優勢?”周淵笑了笑;”仗雖然打不下去了;但五城我們終是要回來了;等趙國的談判代表低達之後;我們不需要費什麼功夫;就可以逼他們簽定城下這盟了。”
“能不戰而拿下最後的淆城;當然是最好!”周玉道;”只是這一次咱們國相費了偌大的功夫;最後怎麼看都是秦人佔了最大的便宜;匈奴一垮;秦國後院就此安然無恙;趙國可就要慘了。”
“趙國慘了;我們又能好到那裡去?”周淵站了起來;”所以;幫著趙國渡過這一次的難關;是我們必須要做的。讓趙國頂住秦軍;我們才好集中精神應付東胡人;慢慢地壯大自己的實力;以前在令狐潮當政之時;時間可是耽擱了不少。”
“如果李信當真揮兵代郡;而趙牧又攻不下函谷關的話;只怕這一次中原六國又要合力了;非如此;無法抵擋秦軍兵鋒啊!”檀玉嘆道。
“且看著吧;看看這一次秦軍的胃口!”周淵冷笑了起來;”如果胃口太大;不免會撐壞他們的肚子的。”
回到城外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