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微臣此言,只是就事論事,絕無詛咒我大唐之意。那李道宗的確是本事不咋樣,他當先鋒官,肯定……”
“胡說!江夏王有什麼本事,朕還不知道?他打仗的本事,絕不在你郭業之下。秦國公,你這第三條理由,根本就不成立。”
李道宗大喜,道:“知我者陛下也。秦國公不光是第三條理由不成立,第二條理由更是胡說八道!”
“哦?那是為何?”
“咱們把話敞開了說。不錯,我手下的軍紀是不怎麼樣,但那是因為我貪財嗎?”
唰!
他的話音剛落,群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那目光中的含義不言自明——你江夏王不貪財,誰信啊!
“呃……好吧!”李道宗撓了撓腦袋,道:“我的確是喜歡些黃白之物。但那不是我縱容手下的真正原因。”
郭業道:“你縱兵劫掠還有理了不成?”
“我還就是有理。無論攻城還是野戰,那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拿命去拼。打勝了之後,咱們當官的可以加官進爵,可是小兵呢?有幾個能升官的?大夥拼死拼活的,為的又是啥?”
孔穎達道:“軍士有功,朝廷自有賞賜。就算戰死,地方官府也有撫卹。”
“那才多少錢?陛下,您是知兵的,應該明白,要想讓士卒拼命,不讓大家發財可不成!像秦國公那樣,嚴肅軍紀!民心是有了,但是軍心可就失了!士兵不賣力,您憑什麼開疆拓土?”
李二陛下當然知道李道宗此言有理,但是作為皇帝,他可不能對這話表示贊成。
他只得道:“劫掠一事,還是少一些的好。高句麗子民,亦是朕的子民。”
李道宗眼珠一轉,又道:“若是秦國公為先鋒,雖然劫掠一事可能少一些。但是另一樁事情,卻比劫掠一事更為嚴重,恐怕更能激起高句麗人的反抗!”
“你指的是……”
“秦國公好色,尤其是好三韓之地的美色。如若下面的人為了討好他,搜刮高句麗的美女。有道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後果不堪設想!”
李二陛下聞言,不由得心中一動。
他倒是不在乎郭業手下的大軍搶美女。事實上,李道宗手下軍紀敗壞,侮辱婦女的破事兒也不少。
真正影響他心情的是,想起了被郭業領回去的姜玉梅。
本來李二陛下對李道宗和郭業誰當先鋒,無可無不可,沒什麼個人意見。
但是一想起這件事來,心中不由得對郭業惡感大增,道:“既然如此,那傳朕的旨意,以江夏王為先鋒,領兵兩萬,兵發遼東城!”
李道宗聽到自己當上了先鋒,還沒來得及高興呢,就馬上被後面兩句話驚得說不出話來,道:“兩……兩萬?陛下,我沒聽錯吧?”
第1864章玄甲軍
徵高句麗需要多少人?這個不好說。反正隋煬帝是出動了百萬大軍三次還沒打下來。
當然,戰爭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也不是說人越多越好。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少見。
也許隋煬帝就是因為派的軍隊太多,指揮不靈,所以失敗了呢?
李二陛下這次出征,派的人少一點,也在李道宗的理解範圍之內。但是,人少也不能少得這麼離譜呀?
兩萬……兩萬夠幹什麼用的?
要知道,邊境之上的遼東城,裡面就有五萬大軍。這兩萬大軍去了,是討伐人家,還是給人送菜的?
李二陛下當然懂李道宗的心思,他解釋道:“江夏王彆著急,總共征討高句麗的大軍,當然不僅僅是你這兩萬人。”
“就算陛下另有大軍,微臣的先鋒軍僅僅有兩萬,是不是少了一點?”
“朕的中軍有四萬人,加上你的先鋒營兩萬,這就是六萬大軍。另外,還有勳國公張亮的四萬水軍。此次出征高句麗的十萬大軍,你一個人就統帶了兩成,不算少了。”
“十萬大軍?”李道宗聽到這個確切的數字,更是大為失望,道:“陛下,您不會不知道高句麗有多少軍隊吧?”
“朕當然知道。高句麗常備兵馬,大概是二十萬左右。全力動員起來,五十萬大軍總是有的。”
“還是的呀,就算咱們唐軍英勇善戰,但是十萬對五十萬大軍,兵力也太懸殊了吧?”
李二陛下搖了搖頭,道:“江夏王你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隋煬帝三次徵高句麗無功而返,除了一些偶然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