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名真真正正,踏踏實實肯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
就衝這個,郭業也得義無反顧地幫他,助他。
隨即,他托起趙飛軒的長揖,說道:“趙刺史,無需如此大禮,郭某說過,天底下並非只有你一個好官。既然你想讓郭某伸以援手,那你必須老老實實回答我的問題。”
趙飛軒自然應承,保證道:“郭大人儘管問,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郭業讚了一聲好,率先問道:“趙刺史,敢問這一百五十萬貫賑災銀,如今囤放何處?”
趙飛軒略微一沉吟,便回道:“因為朝廷有旨,賑災銀置放在汝州,由我們三人互相調配與監管。所以,這筆賑災銀並未挪走,而且時間太過倉促,戴明德、張士元等人短時間內也無法將其轉移,所以就存放在汝州城之中。”
郭業問道:“汝州城這麼大,具體藏銀的位置,想必趙刺史應該清楚吧?”
趙飛軒沒有隱瞞,直言不諱道:“就存放在汝州城城東的糧倉之中,那地方連著幾十座糧倉,糧倉四周沒有人家,甚是隱蔽,尋常人根本無法察覺。”
銀子藏在糧倉中,郭業心思,這的確是個不被人容易發現的地方。
而且,戴明德若派重兵保護糧倉,尋常人即便發現端倪,也會以為重兵乃是保護糧食不被災民哄搶而已。
繼而,他問道:“糧倉位置,具體有多少兵力保護,趙刺史也應該清楚吧?”
在他看來,既然趙飛軒已經打算和古三合作,殺官盜銀,那麼糧倉附近的兵力部署應該甚是瞭解才對。
果然,趙飛軒苦笑道:“郭御史倒是看得通透,如今戴明德已將汝州折衝都尉府的一千二百名府兵,已經團團佈置在糧倉周圍。而且,鄭州刺史張士元也從鄭州折衝都尉府調來一千府兵,增援汝州。包括我們安州的八百府兵,業已聽從戴明德的調令,保衛汝州糧倉。這麼算下來,差不多有三千府兵的兵力在糧倉四周,真可謂是層層把關,防衛森嚴啊!”
郭業頗有些好笑地說道:“趙刺史,你就甭裝了,你安州那八百名府兵雖說調來汝州,但始終還是聽你的,對吧?不然你怎麼可能憑著黃河幫那一千幾百的江湖草莽,就敢殺官盜銀?算下來,真正聽命於戴明德和張士元的府兵,頂多兩千二,對吧?”
“呃……”
趙飛軒的小心思被郭業當場識破,甚是尷尬,只得又是連連苦笑,掩飾自己的拙計。
隨後嘆了一聲:“唉,怎麼著也瞞騙不了郭御史,您分析得滴水不漏,佩服!”
郭業見著趙飛軒親口承認,心中早有的計劃也越發的清晰起來。
於是問道:“趙刺史,安州的折衝都尉與汝州的折衝都尉,是否已經與戴明德等人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