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靈寶慘劇的發生。
他當然不是想置潼關數萬軍士於死地,只不過看到攻城的叛軍亂成一團後,油然而生一種衝動,甚至想親自引軍衝殺。
楊晞沒有趁叛軍潰敗之際,傾全力出戰,讓陳玄禮覺得很不爽,而且他潛意識中,楊晞只不過是一個未成年的小毛孩,他這樣一個與楊晞相比在年齡上是祖父級的人,說幾句重話並沒覺得什麼,但卻沒想到連哥舒翰也指責他。
更讓他鬱悶的是,楊晞再次開口駁斥他的觀點了。
“陳大將軍,現在潼關城內盡是靈寶逃回來的殘兵敗將,還有你陳大將軍帶來的援軍,這些援軍也晝是疲憊之師,所有人馬都急需休整,但叛軍連續的攻城導致我軍人馬沒辦法有充足的休息,體力下降很大,能守住城已經很不錯了,根本不要想一戰而竟全功,擊潰甚至擊敗叛軍,如果有更多的勤王之師抵達,能合圍叛軍,我們再考慮出關作戰吧!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守住潼關,與叛軍相持,即使陛下詔令傳來,令本帥率軍出戰,本帥也會不尊的!”
楊晞說的當然是大實話,現在唐軍最不怕的就是在潼關與叛軍對峙,只要一直對峙下去,最終吃虧的肯定是叛軍。
潼關城內的唐軍只要守好關隘,後續補充可以源源不斷地運來,糧食、軍械完全不要擔心,但潼關城外的叛軍卻沒辦法做到。從洛陽到潼關路途遙遠,特別是陝郡到潼關大部都是狹窄難行的山路,十數萬叛軍的糧草物資不是小數目,要補充很困難,對峙時間長了,叛軍終將不支而退兵。
陳玄禮雖然認同了楊晞和哥舒翰所說,但臉上有點掛不住了,又看到此次叛軍的攻城行動折戟而退,知道現在的潼關暫時無憂,又擔慮著皇帝緊急令他回長安的詔令,也沒心思再呆下去,當下對楊晞和哥舒翰行了一禮,道:“哥舒元帥,楊元帥,叛軍的攻城已經被擊退,末將也沒能力幫忙,陛下又急令末將歸朝,末將不敢耽擱,這就歸去,告辭了!”
說著不待楊晞和哥舒翰回應,作了一禮後,即大步離去。
楊晞也沒挽留,看著陳玄禮離去後轉頭吩咐隨陳玄禮來的其他將領,“叛軍暫時沒能力再次攻城,各位馬上去休息吧,待晚上,本帥要召集所有將領商議軍情,希望諸將不要延誤了!”
“謹尊元帥令!”
楊晞的氣勢讓諸將沒有敢拂其意,馬上跟著領路的校尉下了城門樓,各自去休息了。
諸將離去後哥舒翰輕輕地說了一句:“楊元帥,你不擔心陳大將軍歸朝會在皇帝面前說你壞話嗎?”
“擔心又有何用?隨他吧,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守好潼關,要是陛下有責,末將會親自進京解釋的,多謝哥舒元帥的關心!”
哥舒翰看了看楊晞,也沒再說什麼!
第九十章 退守陝郡
王思禮的三千人馬折損了一百餘人,餘部全帶回了城。
在安頓後這部人馬後,王思禮也馬上跑上城頭,向楊晞報告了戰況。楊晞在城頭上已經看到了王思禮的英勇壯舉,當面嘉獎了一番,並表示他會上表,將所有將領的英雄事蹟都上呈朝廷,請求朝廷獎賞,特別是王思禮、龐忠等人的出眾表現,都會一併上報給朝廷,請求獎賞的。
一直擔心兵敗受朝廷處罰的王思禮自然大喜!
城頭上的乾草及熱油不再拋扔,但禁溝內的大火依然在燃燒,並且有越來越旺的趨勢,叛軍扔到禁溝內當作橋板的竹、木排已經被引燃了,燃燒的很劇烈。
因為製作竹、木排的全是溼的竹木,在燃燒時候冒出大量的濃煙。風是由西向東吹的,滾滾的濃煙全部吹入叛軍陣中,遮天蔽日,在城頭上都看不清叛軍陣列中的動靜,只能看到滾滾濃煙中數不清的叛軍在那裡抱頭鼠竄,越來越混亂。
王思禮和李承光的人馬已經全部撤回城裡了,但弄不清楚情況的叛軍以為唐軍依然還在衝殺,濃煙中不時有相互廝殺的情況出現。
叛軍的攻勢已經完全瓦解,再沒有任何的軍士往潼關城三個城門方向攻擊,但城頭上的唐軍依然不敢懈怠,軍士們也沒撤下休息,全神戒備著。
“元帥,你這招真毒,叛軍損失慘重,至少幾天內沒能力再攻城了!”過來向楊晞報告情況的李福德不無感慨地說道。
楊晞嘴角露出一點輕蔑的笑容,淡淡地說道:“叛軍只想到竹、木排可以搭橋,卻沒想到竹木排燒起來會很旺,他們要是以竹、木排再加泥石交替填埋禁溝的話,說不定我們沒辦法將他們阻在禁溝以遠。但即使他們能過禁溝,也沒辦法攻上潼關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