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後悔沒將郭昕帶到青海來了,不過他也清楚,將領攜家眷出征是不可能的,何況現在的郭昕正自懷孕,即使能帶她出來,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都不可能將她帶出來的。
一想到郭昕的懷孕,楊晞心裡就蕩起說不出的柔情。從時間上推算,距郭昕生產的時間也不遠了,一想著自己很快就可以當爸爸了,楊晞心裡那份溫情更濃了,真想插上翅膀,馬上就飛回長安,回到自己的小嬌妻身邊,親自見證這個對於他來說非常值得紀念的時候。
但很遺憾,至今朝廷未傳來讓大軍班師,或者令領軍的將領凱旋迴京的命令。
戰後的後續安排楊晞已經佈置下去,當然他負責的主要是軍事方面。民生方面自有朝廷命令的各郡太守代為主持。
青海距鄯州、河州、涼州都不遠,朝廷在戰後沒有馬上宣佈如何處置青海這塊地方,這塊新佔地方的軍務大事自由楊晞主持,而民生則由相關州縣的官員代為負責。青海一帶的住民並不是很多,戰後逃離的牧民不少,地廣人稀,治理的難度並不大。
如今青海的情況基本上是他說了算,楊晞覺得這段時間是他最意氣奮發的時候,他做事情也非常有耐心,所有事儘量考慮長遠。一切都為青海的穩定而努力。
他也希望朝廷中的官員也是這樣。
楊晞不知道的是,現在的朝堂上很熱鬧,許多大臣在爭論如何處置青海事務。
戰事趨於平息的時候,楊晞以軍報的形式上呈了一份長長的奏摺,他在奏摺中詳細講述了青海對於大唐的重要地位,建議朝廷對青海直接治理,設定州縣,派駐官員,改變貞觀時候攻滅吐谷渾後的處理方式。楊晞雖然不知道朝堂上正為如何處置青海吵的不可開交。但他知道,對如何處置青海,朝堂上的大臣意見肯定非常多。建議直接佔領的大臣肯定有,但覺得青海是不毛之地。不值得花大力氣佔領的也大有人在,無論什麼人的認識都侷限於這個時代,每個人對局勢的看法又肯定會不同,朝堂上出現多種觀點一點都不奇怪。吐谷渾的慕容氏後人一定沒有放棄復國的念頭。此時的慕容氏後人也肯定上表請求朝廷,幫他們復吐谷渾國的。
楊晞不知道最終李隆基的決定會是什麼樣,但他現在能做的。只是多寫幾份奏本,送呈長安,希望能說服李隆基同意他的建議。付出成千上萬大唐軍隊將士鮮血和生命,辛辛苦苦打下來的青海,以後就是要屬於大唐的,怎麼都不能送給其他人,這是楊晞非常堅定的想法。
不過楊晞並沒等到朝廷送來任何關於如何處置青海的詔令,他等來的是朝廷急召他回朝的命令。
這個命令並不是因為朝事,而是他的父親楊國忠傷病又犯了,而且病情挺嚴重,因此才急令他回去的。楊晞接到朝廷的命令,令他將青海的軍務交給龐忠負責,馬上返回長安後,猶豫了一陣。
青海的局勢在他的操持下慢慢穩定,各部還在剿平吐蕃及吐蕃僕人軍殘部的過程中,這個時候,他並不是很想馬上離開青海,他想等青海已經完全在大唐的控制之下時候,這才離開。
但朝廷的命令他不能不遵從。
楊國忠病重,李隆基傳來詔令讓他馬上回京,要是他以什麼理由推諉,那可是要背上惡名,至少“不孝”這一點是鐵定逃不了的。而且楊晞也知道,楊國忠病重,很可能對朝堂上的事務會有很大的影響,他馬上返回長安是最好的選擇,不然可能會錯過一些精彩的片斷。
雖然說楊國忠遇刺後一直沒回朝堂做事,但他的職務卻並未被免去,依然領相職,在朝堂上的地位還在郭子儀之上,如此一個人物要是出了問題,肯定會引起朝堂上的地震的。
楊晞接到朝廷令他馬上回京的詔令後,獨自一個人待著想了小半天,又召高適一道,好生商量了半天,再次領近的高階將領都召到帳內,宣佈了朝廷的安排。
“以龐忠將軍代領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僕固懷恩將軍副之,軍務安排就以本帥所制定的策略繼續施行!本帥此次回京,除了處置重要事務,還會替眾將請功!”
楊晞並未與眾將明說他是因為父親楊國忠病情加重才返回長安的,朝廷傳給他的密詔他並沒有對諸將宣佈,只是告訴了諸將他奉朝廷令要回長安,讓龐忠代掌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的職。
楊晞宣佈的命令讓所有將領都吃驚,誰都料不到楊晞會在戰事未完全平息時候回京。
按理說楊晞回京應該是朝廷班師的詔令下達,楊晞帶著眾將率大部分軍隊返回長安的,但如今朝廷只是讓楊晞一個人返回長安。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