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合兵圍殲這部拼死抵抗的吐蕃人時,鎮守大非川的吐蕃大論尚結息已經率貼身的三千衛隊及他兒子達悉蓋所領的五千吐蕃精銳人馬往西南方向逃走了!

正是護衛長隊延男所領的萬餘衛隊拼死抵抗。尚結息才得以從大營中從容逃脫。

除帶走幾千人外,尚結息還帶走了另外的數千匹戰馬及一部分糧草,還有一些禦寒之物。

久在青海及吐蕃高原上生活的尚結息很清楚,要是沒有可供食用的食物及禦寒之物,即使他們逃出去,在冰天雪地的青海高原上,也決計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糧草都是讓軍士們隨身攜帶的,隨帶的數千匹戰馬可以換乘,也可以宰殺當食物。甚至可以當迷惑追擊唐軍的煙霧彈。大非川離烏海及河源距離並不是很遠,才幾百里路程,只要不跑錯方向,很快就能抵達。烏海及河源有數萬鎮軍。只要他們有時間做好防備,即使唐軍追擊而來,遠道而來的也肯定打不過以逸待勞的吐蕃軍隊的。畢竟烏海、河源一帶地勢更高,唐軍已經疲憊。即使他們能追過來,也肯定疲憊不堪,戰力下降的非常厲害的。

因為在高原上生活時間很久。與唐軍交手的次數也很多,還參加過多次平定國內的叛亂,遭遇到的敗仗也不是一次了,尚結息非常有高原作戰及戰敗後生存的經驗,逃跑的經驗也很足。他在逃出大營時,強令一部想跟隨他逃跑的吐蕃潰兵往另外幾個方向逃跑,這樣大營外面全是凌亂的腳印及馬蹄的印痕,唐軍猜不到他們是往哪個方向逃跑的,無法及時追擊,除非他們有足夠的兵力分兵追擊。

尚結息還想出了另外一法,令斷後的軍士在馬尾巴上拴上樹枝,利用戰馬奔跑時拖動樹枝捲起積雪,掩蓋掉馬蹄印。並領這八千多軍士分段逃跑,以兩千人為一隊,中間隔一段距離,要是有唐軍追擊過來,斷後的軍士就要折身與唐軍戰鬥,將追擊的唐軍拖住,讓前面的人馬從容逃脫。這種逃跑方式曾讓他在數次戰敗後逃脫對手的追殺,最終東山再起。

要不是數次兵敗時候逃脫昇天,並東山再起,他怎麼可能當上吐蕃大論的職位呢?

尚結息逃出大營,往西北方向跑了一段後,並沒發現追擊而來的唐軍,這讓他稍稍放了心,但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繼續率領手下人馬往烏海方向快速逃竄。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非常多的不甘心的,

心裡的鬱悶也沒辦法說出來。他怎麼也想不到,他所領的十五萬大軍會在一個晚上就灰飛煙滅,他這個大軍的主將會落荒而逃。要知道,在今天之前,與唐軍的對陣中,他極少有敗績,兩方交手時候取勝的時候更多,並透過多次小規模及偶爾幾次大規模的勝利慢慢地蠶食了原本屬於大唐的領地。卻是沒想到,只一個晚上,一切都失去了。

“楊晞,要是下次再讓我遇到你,一定將你碎屍萬段!”這是尚結息在逃跑時候咬牙切齒怒罵的話。不過他也清楚,至少未來幾年內,他沒機會和能力與楊晞所領的大軍相抗衡了,即使楊晞一直率軍鎮守青海,或許這輩子他都沒機會將楊晞碎屍萬段了。

當然尚結息承認,楊晞指揮的這支唐軍的戰鬥力遠非一般軍隊可比,大他們在高原上的行動能力太出乎他的意外了,如果讓他指揮人馬,他不可能做出在這種天氣時候長途奔襲對手的決定。

惡劣的高原環境,嚴寒的天氣,不只讓戰馬生存能力下降,軍士受到的考驗也非常嚴酷。要是戰馬倒斃了,那失了戰馬的軍士在高原上也差不多等於失去了生存能力的人。長途行進幾百上千裡,戰馬的折損率肯定非常高,非戰鬥減員的軍士數量也是高的可怕。要克服這一點,太難做到了。尚結息想不明白唐軍是如何做到的,他們的戰馬又是如此堅持下來的。

尚結息當然不知道在出徵前楊晞已經想出來很多針對高原行軍時候克服困難的辦法,戰馬的數量又籌集的非常龐大,幾乎沒有軍士因為沒有馬騎而在高原上丟了性命。

以極快的速度跑了大概三十里,尚結息所領的人和馬都非常疲憊了,只得暫時休整。

休息時候的尚結息也如驚弓之鳥一般,令護衛人馬散佈在四周,並令斷後的人馬也保持一定的距離休整,不能靠近,省得追擊的唐軍追上來時候,來不及做出應對。

幾名體力較好的護衛人馬在一名叫作釋蓋納的小隊長率領下,往西面跑去,準備檢視情況。

尚結息與達悉蓋相對而坐,全都是一副黯然的神色,父子兩人誰也沒料到,過了一個晚上,他們就從統領十幾萬吐蕃大軍的主要人物,變成了落難逃跑之人,落差太大,讓他們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