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下兵馬元帥,但要處置楊晞這個主領潼關軍務的副元帥,卻是沒有資格,一切都要皇帝說了算,只有皇帝覺得楊晞做錯了,才能處罰。
楊晞這話當然讓李亨心生怒意,但也不得不承認楊晞說的有道理。
他雖然是太子,但在皇帝年老沒太多精力處理朝事,安祿山又起叛亂的情況下,都沒能被委以監國務,代皇帝處理朝事,他那位當皇帝的父親雖然有過想將皇位傳給他的表示,但誰都知道,那只是故作姿態的。要是皇帝真的想將皇位傳於他,那早就讓他這個太子代為處理朝事,而不會在天下起大亂時候,也不讓他過多插手朝事。這麼多年以來,他那位當父親的皇帝曾數次有想將他太子位廢了,另立其他皇子為太子的想法。如果他不是一直小心謹慎,很可能早就步先太子李瑛的後塵了。
來到潼關,他即使想故意為難楊晞,但他不敢私自處理楊晞這位主領潼關軍務的副元帥。
要是他私下處理,責罪楊晞,那可能會讓父皇震怒,他跟著受到重責,甚至太子位被廢都有可能。
李亨猜著楊晞正是明白了這一點,才敢如此說話,不理會他的下馬威。
李亨很憤怒,楊晞這是藉著楊國忠深得他那位當皇帝父親的信任才敢這樣的,換作其他任何人都不敢這樣對他說話,更不敢我行我素,不把李輔國這位監軍放在眼裡,公然將朝廷任命的監軍當擺設。
不過李亨也有點怕楊晞借什麼機會治李輔國的罪,邊令誠就是個例子。
當了多年監軍,立下不少戰功,又深得楊國忠信任的邊令誠,楊晞都敢羅列個罪名將其當眾斬殺,並且未受到朝廷的任何處罪,李亨也怕他好不容易安插進來的李輔國也被楊晞這樣收拾了。
楊晞在潼關一手遮天,諸將都聽服於他了,要給李輔國羅列個罪名很容易,當眾斬殺李輔國,朝廷也不一定會降罪,而他這位太子對此也無能為力。
明白自己如今地位尷尬的李亨,在努力將心裡的怒意壓下去後,也露出一副淡然的樣子,冷聲說道:“那位,本太子就聽楊元帥細細說說潼關的軍務,以待回朝後詳細與父皇說說!希望楊元帥事無鉅細,都與本太子說。”
見李亨改變了說話態度,沒利用剛才李輔國所說指責他,甚至都沒順著繼續追問,楊晞提著的心也放了下來,看來李亨與他的父親楊國忠爭鬥中處於下風,腰桿子不硬,底氣不足,不然不會這樣的。擔心少去,說話也更從容了,馬上答應道:“是,太子殿下,那臣就將潼關軍況詳細說說!”
楊晞說著,馬上滔滔不絕地將如何擊退叛軍的攻城,並在叛軍攻城後他做了哪些佈防,包括清理禁溝、修葺兩座潼關城的城牆、關隘,連續派偵騎出潼關打探情況等都詳細說了一遍,當然也將現在正在進行的大練兵都說了一下,只不過特訓營的訓練並沒詳細說,只是一言帶過。
火藥的製作及準備投入軍用的事他沒提,一點都沒說起,這事他與父親楊國忠有說,楊國忠報告皇帝李隆基後,李隆基嚴令要嚴守秘密,不得將研製火藥的事透露出去,無關人員不能知道研製的細節。有了皇帝的密令,楊晞可以不和太子李亨說這事。
在將事兒滔滔不絕地說了一番後,楊晞又令屬下的高適及王思禮、李承光、龐忠等將出列補充,特別是高適,作為行軍司馬的他最清楚潼關的軍務,許多事項都是由他稟報補充的。
李亨其實並不是真的想了解這麼多,他只是想刁難一下楊晞而已,但楊晞和諸將彙報了,他又不能不聽。諸將的報告又很詳細,前後講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這些東西可是很枯燥的,直聽的李亨昏昏欲睡,忍不住要打哈欠,只是這麼多將領站著,他只能忍著睏意聽講。
車駕行進,一路顛簸是很累的,李亨已經在後悔不該抵達潼關後馬上就召集諸將議事,而是應該休息好了再這樣做的。唉,想給楊晞一個下馬威,但因為楊晞的膽氣及他的不自信,結果弄的自己很窩囊,李亨恨恨不已。最終在諸將將潼關的情況詳細講述了一遍,李亨在稱讚了一番潼關將領勤於職守、一心為國後,軍事會議也就結束了。
李亨以旅途勞累為由,自去休息,讓李輔國陪侍。
楊晞也令諸將散去,自去忙事。
諸將領命而去,行軍司馬高適跟在楊晞後面,在走到一處無人的地方後,高適小心翼翼地問楊晞道:“楊元帥,剛才你公然頂撞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會不會記恨你,回京後在皇帝陛下面前力陳你的不是?”
楊晞率領將士們擊退了叛軍的攻城,守住了潼關,併為諸將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