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希望諸將能和我一道,力爭不讓李監軍影響我們的正常訓練,還有以後的軍事佈署!”楊晞趁熱打鐵地提了自己的要求。
“請元帥放心,末將會一直支援元帥的,”龐忠再次挺身答應。
李輔國當然不會是好人,在初見時候他就有這個感覺了,楊國忠與太子有隙這也是公開的秘密,代表兩個陣營利益的楊晞和李輔國以後肯定會有爭鬥,雖然說龐忠在雙方的爭鬥中更傾向與太子李亨,但他卻不希望監軍李輔國對他們的軍事佈置插上一手,這些事上他們還是願意聽楊晞的。
第三十二章 準備主動進攻
(求收藏、打賞、推薦票!)
----------
楊晞的預感很快變成了現實,在抵達潼關的二十幾天後,李輔國終於忍不住來過問潼關的軍務了。|看|書|吧|
“楊元帥,末將有一些不情之請想與元帥說,”楊晞的元帥行轅內,李輔國很恭敬地對楊晞說道:“還請元帥體諒末將的苦衷!”
“李監軍有什麼事就儘管說吧!”大馬金刀坐在上座的楊晞,面帶笑容地看著站在下面的李輔國。
李輔國臉上也盡是笑,說話聲音非常恭敬:“末將負有監軍之責,按朝廷律制要隔一段時間向朝廷報告潼關軍務,只是末將不曾涉足潼關軍事,對潼關一帶的軍事佈防一無所知。末將知道元帥已經將一切事都佈置妥當,什麼事都不需要末將操心,但末將職責所在卻不敢不向元帥提要求:讓末將也分擔一些軍務,以免朝廷責罰末將疏於職守,還請元帥理解末將的難處!”
李輔國提這樣的要求楊晞並沒任何的意外。
其實李輔國所提的要求原本就是監軍的份內事,只不過楊晞強橫地不讓李輔國插手軍務而已。
李輔國當然知道楊晞的用意,記著太子李亨吩咐、很有心機的他並沒急著行動。但他已經接到李亨的密封,準備開始行自己的職責了。
不過李輔國卻不知道,他抵達潼關後一舉一動全在楊晞的監視之中。
李輔國不時與長安有密信來往,雖然楊晞並沒去查李輔國發往長安全部密信的內容,但從查獲的幾封上看,這位監軍宦官正是奉李亨之意,在熟悉情況後準備開始行動了。
楊晞能將李輔國所有發出去的密信都截獲,但他並不想這麼多,一則怕李輔國或者李亨發現,二者現在李輔國所做的並沒太多讓他擔心的。
聽了李輔國這樣的要求,楊晞也沒拒絕,而是馬上答應:“李監軍這般要求,本帥如何敢拒絕!呵呵,這樣吧,以後本帥送給朝廷的奏本副本送你一份,讓你知道潼關所有的軍事動向。你對潼關的軍事佈置有什麼意見也儘可以與本帥說,本帥一定會仔細聽你說的。”
聽楊晞避重就輕,李輔國也不意外,他也沒提過多要求,而是馬上向楊晞致謝:“多謝元帥的體諒,那末將先告退了!”
“李監軍請放心,一會本帥就將你需要的資料送過去!”
“多謝元帥!”李輔國說著,再恭敬地施了一禮就退出了楊晞的帥帳。
看著李輔國出去的身影,楊晞無奈地搖搖頭,長嘆了口氣。真的想不明白李隆基為何要在軍中設定監軍,設定監軍真的能直到監督領軍將領的作用嗎?楊晞持否定態度。
想反的人你再監督也是沒有用的,就如安祿山。要避免領軍將領謀反,關鍵還是在軍事制度的改革上,軍、政、民生肯定要分離,將領只管軍,地方官員管政、管民生,並且不能讓一個將領在一個地方呆太久,適當時間必須輪換,這樣才不容易起亂,不容易有謀逆行為發生啊。
後世時候毛太祖就是這方面的高手,楊晞真希望李隆基能穿越過去,向毛太祖好好學習一下。
----------
火藥的幾種配方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後調整到了比較合適的比例,楊晞也令新成立的潼關火藥坊開始大批次製作成品火藥。火藥開始批次製作後,後續那些以火藥為原料的火器也開始試著製作。
開始製作的火藥器當然是工藝簡單的,包括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炸藥包,及簡單的“手雷”。就是用密閉的鐵罐裝填火藥,插上引線後就算成品,使用時候只要點燃引線就可以投擲的簡易“手雷”。
知道**,**挺容易。有了火藥,製作引線也很簡單。
只要將火藥放水裡熬成糊狀,在半乾時候以棉線或者厚紙包圈成線狀,不同用途粗細也不同,曬乾後就可以用來引燃了。也只經過了簡單的幾天試驗,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