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華民國(臺灣)總統”名義,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孟德森(泰國),“說明臺灣2300萬人民渴望參與國際事務的心聲”,希望能夠爭取世界各國的“同情與支援”。

不過,臺灣當局指使“邦交國”提出的臺灣參與聯合國案,不但沒用“臺灣”名義,而且參與聯署的國家也大幅減少。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今年的提案本來應該有29個“邦交國”,結果卻只有11個“邦交國”聯署。甚至連拿了臺灣大量經援的巴拿馬、巴拉圭、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等國也沒聯署。

再加上臺灣政府對日本首相在日本敗戰紀念日赴靖國神社參拜的事件中,居然由外交部長蘇志芳親自表示,“臺灣社會存在多元價值,幷包容各種不同意見與看法;我與日本發展友好關係,除盼日本正視過去歷史,更期盼有關各方以前瞻性思維展望未來。”

面對媒體詢問這是否意味臺灣不反對日本高層官員赴靖國神社參拜,蘇志芳刻意迴避,不願正面回應,只重申期盼有關各方以前瞻性思維展望未來。不知情的人大概會以為這是日本政府針對小田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作出的呼籲;諷刺的是,這段話不是出自日本外交部,而是深受日本侵害的“中華民國外交部”。

其實臺灣民進黨政府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希望“聯日抗中”。但是連臺灣民間都知道,一個成功的外交政策,應是在表達善意的同時,也能展現堅持本國利益與獨立主張的立場,可民進黨政府卻只是一味向日本示好,對於日本在二戰期間對亞洲鄰國造成的苦難與傷害,始終不曾提出自主的歷史觀點,刻意避談那段史實。

蘇志芳很快就成了國際間的笑談,聲名掃地,於是這位連許多“邦交國”都不怎麼願意與之過多來往的臺灣“外交部長”,在連連受挫後,主要的外交任務也就是不斷的為主子製造“迷航外交”鋪路,希望創造一個降落驚奇。

而長久以來,作為“前總統”的*、*想要到主子日本人那裡去,也都是以重病開刀、遊艇遇到颱風等種種可笑的藉口偷偷摸摸的跑去,其絕妙之處實在是讓人噴飯。

這次*化名為自己莫須有的堂弟陳再扁跑到日本與日本首相小田九十郎簽訂了*直到死都沒有籤成的賣國協議,實在是在一群賣國賊中是大大的露了一回臉。在許多關注的目光中,坐在豪華大沙發上的小眼睛已經笑得眯成了縫。

現在總統府內彙集了民進黨各大派系的骨幹和首領。以蘇昌貞為首的“蘇系”,*的“扁系”、謝長廷的“謝系”、游錫堃的“遊系”、*的“呂系”、陳唐山的“陳系”和柯建銘的“柯系”,這些人組成了民進黨的權力核心。

而黨外唯一構成威脅的只有傳統的“百年老店”國民黨,可是其內部也是山頭林立,爭權奪利不休,威脅只是浮在表面,而且其泛藍的旗幟也常常泛綠,讓大陸想幫助它都不放心。

“總統”呂平馬自己是“扁系”,而“扁系”在高舉*旗幟成為獨派核心後,聯合“謝系”,相容了代表年輕黨員和基層黨員,最有銳氣的“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線”,在黨內對蘇昌貞為首的“蘇系”形成較大優勢。

原來“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線”等都是擔任多年“行政院長”的蘇昌貞的“蘇系”盟友。但是經過*打著改革黨務的幌子,利用黨員不願看到黨內內部派系爭鬥消耗的願望,廢除內部派系,轉移焦點,背後暗中的操縱,打倒了當時黨內最有力量,最有紀律的一個團體,也是最有可能能夠挑戰有效制衡*的一個團體“新潮流系”,結果解散派系後“新潮流”被徹底繳械,變成是一個空殼子,破壞了原來黨內四大天王彼此權力上的平衡,他們不得不重新依附在*這個招牌之下。

而原來的“新潮流系”在歸順*後,他從中選出了自己的心腹接班人呂平馬,來接任自己定下*規則的臺灣政府,自己順利轉到幕後成為繼*之後,新一代的*“精神領袖”。

而民進黨內的派系歷史悠久,其派系發展可以追溯到1979年。

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臺灣“黨外勢力”崛起,奠定了民進黨根基。

1984年吳乃仁、邱義仁創立《新潮流》雜誌,這是“新潮流系”的起源。同年美麗島系和新潮流系互爭主導權。

1986年民進黨成立。

1990年“*聯盟”成立,成為民進黨第三勢力。

1992年*、謝長廷分別成立“正義連線”和“福利國連線”。開啟了民進黨派系林立的局面。

1996年,*聯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