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搶劫瑞士銀行?要知道連我都有存款在那裡!它一旦破產,整個世界都要發瘋!”激動的崇浩對著老頭大聲的問道。
“哼哼,為什麼?因為他有錢,而且它的錢也不是都乾淨!瑞士的《銀行保密法》,不知道有多少罪行在它的保護之下進行!”老頭聞言之主大笑冷哼數聲,也同樣大聲的回答。
“知道瑞士《銀行保密法》的來歷嗎?”老頭又反問崇浩。
對此的確不瞭解的崇浩不由有些心虛,老實回答:“不知道!”但是口氣並不友好。
“那麼今天我就給你講講!”老頭的語氣也變得很嚴厲。接著他往身旁的沙發直直坐下,但是讓激動的崇浩坐下卻手勢柔和。
他繼續說道:“聽完你就知道,我們去打劫,也不是無比萬惡的事!”然後他喝了一口茶詳細的講述起來龍去脈。
原來《銀行保密法》制定於1934年。當時的德國,納粹政權已開始執行其迫害猶太人的政策。歐洲一些國家反猶情緒抬頭,對猶太人的財產頗多覬覦之心。此種形勢下,猶太人便把財產陸續轉移至十萬大山組成的小國瑞士,以求穩妥。
瑞士人看到善於理財的猶太人的財產湧入國門之時,便產生了如何更多地吸納猶太人財產的想法。《銀行保密法》便應運而生。
《銀行保密法》規定,銀行為儲戶保密,任何人任何情況下不得洩漏儲戶秘密,任何壓力都不能構成解密的理由。
《銀行保密法》允許儲戶用自己認為妥當的任何方式存款,決定取款方式。可以用代號、密碼、化名,甚至虛擬的辦事處、公司、代理人等形式開戶。大筆存款通常只有業務員和一個高階管理人員知情,對內保密程度與對外完全相同。為儲戶保密既成為法律,也成為全體國民的共識。這便使瑞士成為許多具有難言之隱的大量錢財的理想避難所。
《銀行保密法》為吸納猶太人存款而設,初衷是保護那些受納粹和其他排猶反猶政權迫害的猶太人的財產,後來則演變成了一切存款的保護神。可二戰結束之時,許多納粹戰犯及納粹高階官員也把財產轉移至瑞士。所以人們把瑞士的《銀行保密法》喻為藏汙納垢、製造犯罪的法律。曾經在世紀之交,發生過對瑞士銀行二戰行為的聲勢浩大的國際大清算運動,主要就是對《銀行保密法》的聲討,這也算是情理中的事。
據後來發現的材料揭露,納粹特工部門蓋世太保二戰中曾在瑞士信貸銀行開設有秘密賬號,把大筆款項交由該銀行代管,使瑞士銀行是納粹銀行之說有了新證。另有訊息說,納粹負責從集中營犯人和焚屍爐死者身上掠取黃金及貴重首飾的德國DWB公司,也同該銀行有過密切合作。所謂從死難者嘴裡撬取金牙的事兒就是DWB公司乾的,熔化後鑄成金條,上交第三帝國銀行,後輾轉到瑞士銀行換成瑞士法郎,再到國際市場上購買納粹所需的戰爭物資。
上述材料是前些年在前東德的國家檔案館裡發現的,歷史學家此前從未接觸過。裡面記述的證據非常的詳細,令人震驚。
這便是瑞士的《銀行保密法》,什麼人都可以利用,什麼人的利益該法律都予以全力保護。
最後老頭又向崇浩問了一句讓他尷尬不已的話:“小子,你敢大聲向世界公佈,你在瑞士銀行的存款是怎麼來的嗎?”
崇浩不由臉一紅,雖然他認為自己意外得到那筆錢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它畢竟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更不值得向外界公佈。不過臉皮越來越厚的小子臉上的羞紅並沒有停留多久,轉眼就消失了。
“可是以前有報道不是說瑞士銀行已經鉅額賠償了猶太人,而且公佈了那些死賬了嗎?應該有很多改善了吧?”小子有些不甘的弱弱反問道。
“呵呵,小子還不服氣!好,我們就說說這個。”老頭聽到小子幼稚的言語笑罵道。
然後他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
“你說的報道我知道。1998年,瑞士最大的兩家銀行——UBS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與美國猶太人組織達成協議,由兩家銀行一次性出資設立一個12。5億美元的賠償基金,用於賠付早已經死去的猶太人存款賬戶戶主的親屬和後裔。
但是近20年過去了,實際賠償的並不多。瑞士銀行以各種藉口‘消極怠工’,根本不想支付這筆賠償。由於瑞士方面將為數眾多的陳年銀行賬戶資料嚴格保密,即便是律師也不能查閱。再加上許多賬戶所有者及其親屬已經無法找到,所以到目前為止,瑞士銀行可能只分發了一小部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