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他們的最終目標。
這也就是他們為什麼不顧諸多阻攔,包括朝廷大部分的武將,大部分的地方官員,甚至一些與朝廷關係密切的海外國主如朝鮮國王等的勸阻,一意孤行,慫恿徽宗天子與金國海上結盟,要強行出兵攻打遼國的原因。
很簡單,不出兵徵遼,李憲童貫他們就沒有籍口統帥全國兵力,調撥全國絕大部分的兵力置於其帳下,任其驅使。
兵權拿到手,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還需要掌握糧草的供應和監察權。因為大軍每天所消耗的糧食數量都是天文數字。沒有穩定和可靠的糧草來源,軍心頃刻就會崩潰。
各位看官,寫到這裡,不由得要贊一下宋太祖趙匡胤分散軍權的制度設計。
在宋朝之前,各朝各代都是隻用一個部門來統管軍隊:如西周的司馬魏晉後的兵部等等。而在宋朝,軍權三分:“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帥司路管軍糧,各有分守”(《宋史·職官二》)。
樞密院為中央最高軍事機關,掌管軍政軍令,制定戰略決策等事,正副長官為樞密使樞密副使;三衙即是殿前司馬軍司與步軍司,有時也稱“三司,掌管兵馬演練,宋徽宗皇帝又在三衙上設兵部,方便與樞密院銜接,正副長官為正副兵部尚書;帥司路負責管理軍糧的徵收和調配,正副長官為轉運正使轉運副使。
樞密院兵部三衙和帥司路相互銜接,但互不隸屬,所以整一個宋朝,沒有出現諸如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頻繁出現的武將造反的情況。
經過李憲,童貫和張邦昌他們的聯合籌劃,多年運作,這次藉口徵遼,好不容易才把樞密院和兵部三衙統合。一旦小梁王柴桂能奪得本屆武狀元,就能以二路元帥的名義接管帥司路,取得軍糧的籌集和調配權,三權合一,天下可得。
如今小梁王一死,軍糧的籌集和調配權就如同是煮熟的鴨子飛上天,讓張邦昌他們怎樣能接受得了???
而且岳飛開宗明義,自稱護國武神。一旦確認落實,地位超然,皇上也要忌憚幾分,結果將是岳飛與宗澤一派獨大,朝中無人能壓。
這種結果,對於大宋朝廷現行運轉的體系將是個極大的衝擊。甚至比當年王安石新政變法時對朝廷官員體系的衝擊更甚,朝中的諸多官員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