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宴苦笑道:“不是,你看他這麼多年投資生意,其實都是賺的快錢,這是第一次踏踏實實坐下來想要投資個專案。他是真的想把這個專案做好,才會投了那麼多錢,你其實也能看出來,他是很尊敬那個胡志文的。他在商場混了這麼多年,直覺還是很準的,會撒酒瘋估計就是知道這次投資可能要完蛋了。人在喝醉了是最不會騙自己的,他要是清醒著估計還會猶豫,喝醉了發瘋就是心裡其實已經開始害怕了。”
林鈞第二天清醒了當然不會撒酒瘋,但是就像林宴說的,林鈞有商人明銳的直覺,是不是真的白投了錢他自己心裡最明白。但理智上他還是和胡志文徹徹底底的聊了一下專案的回報率。
終於,一個合作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了。
胡志文一開始很欣賞林鈞,他和林鈞聊他的光伏發電計劃聊未來,他們都能一拍即合,他本來以為林鈞不是個徹頭徹尾只看錢的商人,是個有長遠目標的人,可是現在的一切告訴他,其實林鈞就是個商人。
是啊,林鈞是個商人,要賺錢,胡志文是個研究學者,手裡有能夠發展長遠的專案計劃,於是一開始兩人一拍即合。
可是合作的過程一定出了某種差錯,讓林鈞誤以為胡志文的專案在一年多的週期之後可以有預見的回報;同時又讓胡志文覺得林鈞是個願意投身科學事業,且願意用金錢資助的投資家。
讓人唏噓的是,這個過程竟然沒有一點哄騙欺詐在其中,胡志文是真正的學者研究員,也是真的有本事有學術,也沒有蓄意哄騙林鈞投錢。
鄭海洋他們全家現在都是各種嘆氣,如果胡志文是個騙子,他們可以把他送上法庭送上監獄,可以憤怒不甘,可沒有,一切都源於一開始合作時兩方在未來願景和認知上的誤會。
而林鈞也是個行動派也不會自己哄騙自己,在徹徹底底搞明白這個投資需要一個十年甚至二十年甚至更久的研究過程且還不能保證回報率的時候,他果斷放棄了光伏發電的計劃。
鄭海洋知道投資計劃切斷之後問林宴:“你爸到底投了多少錢?”
林宴皺眉搖頭道:“不知道,我問了他,他沒說。他藉著高科技專案的名義用自己的資產做抵押,又用億萬富翁的名頭向好幾個銀行貸了款,還有北京其他幾個公司的老闆,這次可能真的要完蛋了。”
鄭海洋詫異了,他一開始知道林鈞投了自己的錢,但是沒想到還拉上了銀行和其他人,這簡直就是要瘋掉的節奏!難怪他爸在家裡抽了好幾天的煙,難怪韓一說他媽和韓治軍都要回北京了!
有些效應是連鎖的,太陽能發電計劃中斷的訊息傳出去的話,銀行和其他投錢的股東肯定很快會找上林鈞還錢,這絕對是惡性迴圈!!要知道他可是頂著中國第二富的名頭、還有著“一洋集團”的背景。
林鈞這個全國都出名的億萬富豪一旦垮掉,很快銀行就會徹查投資的“高科技專案”,到時候全國找銀行借錢的“專案”搞不好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專案裡面有些是真的有用,有些肯定是渾水摸魚,但不管怎麼樣,大環境一受影響再草木皆兵,蝴蝶效應之後的商界龍捲風越卷越大,多少行業會遭殃資金鍊斷裂受影響?多少人會破產?!!
還有一洋集團,林鈞如果跨了,跟著他出名的公司肯定都要受到信用質疑!難保不受影響!
鄭海洋簡直不敢想象之後的事情,越是深入想越覺得要完蛋!況且在金融風暴的大影響之下,誰都不能保證林鈞的這個事件會不會成為其他事件的導火索!在之前火熱的商業前景之下,銀行投了多少高科技!?本來97年金融風暴中國沒有受到直接致命的衝擊,那麼現在呢?還能保證一切都按照歷史的大軌跡發展麼?
鄭海洋心驚膽戰對林宴道:“不行一定得搞清楚他到底投了多少錢,沒有會計可以查賬麼?查也要查出來!”
終於,韓治軍和陳靈靈在得到訊息之後迅速回了北京,林鈞不肯說投了多少錢,只說自己一個人擔著,如果怕影響集團他願意退股,他甚至把投錢的賬單帳表全部藏了起來。
沒有人比林宴更瞭解他爸,當初在廣州堵馬陪了百萬千萬他都分分鐘不放在眼裡,如果沒多少錢如果可以負擔哪怕能挺著熬過去,按照林鈞的脾氣絕對會昂著下巴絕對不低頭,絕對不會說出什麼“我一個人擔著,大不了退股”這種話!
這根本就是熬不過去,林鈞自己都知道這次不光光只是破產的問題!
韓治軍和鄭平不攙和光能發電計劃所以不知道林鈞投了多少錢,可根本沒有想過事情會發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