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蛹粉、蚯蚓等。肥料則以曬乾的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為主。水溫也控制的很好很好,偶爾當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就適當的減少餌料。通常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產可達每畝250-400千克,尾體長15厘米左右,體重10-15克。
可能是錢昱永更加精心的緣故吧,短短六個月,泥鰍的尾體就長到了20厘米左右,每條體重都達到了25-30克,原本早就可以賣的,可是為了能趕上了個高價,刑寶林特意讓他多留了一個月。
一條條的長的溜肥喜人,份量十足了,泥鰍池水面上種的菜也青翠欲滴,比土地種出的菜看上去是還要通透喜人,現在市場上的菜價和泥鰍價格都飆到了最高峰,正是出魚的好時機。小說下載
錢昱永按照多多說的留了八十多斤個大肥溜,性成熟的公母泥鰍做種魚,分別盛在大水箱裡好配魚用,然後都搬到了多多跟文浩的房間裡。一入冬,多多一家四口就搬到了東邊的門房裡,兩個小孩的屋子裡有暖氣,24小時屋裡的溫度都能達到20度,所以更適合魚苗的生長狀況。
出魚的那天學校已經放假了,大姐跟三姐也去了他的爸爸媽媽那裡。一大早四個大人帶著兩個小孩就站在大門口等著拉魚的車來。周圍看熱鬧的地鄰們也紛紛扔下手中的活兒,圍在大門口湊湊熱鬧。
錢老二家要出魚了,這可是最近的頭號新聞,錢家村一直都是用大棚中蔬菜的,還從沒有人養過泥鰍呢。這錢老二廠子破產了,又跟兒子鼓搗起養魚了,如果真的成了,那他們就也跟著學上一學,沾沾光。
請來幹活的幾人則聚在錢家的院子裡,三五成堆,小聲的討論著,不時的瞟一眼不遠處的馬路。一會兒拉魚的車,就從那馬路上過來。領頭的當然是刑寶林了,他開了一輛青島大頭車,後面又跟著一輛大頭車,朝著這面轟隆隆而來了。
“二叔二嬸,三哥三嫂,等久了吧。”刑寶林下車,熱情的跟錢家人和一眾地鄰打招呼。
“寶林,這可多虧了你,不然我這泥鰍就是養成了,也不知該上哪賣去。”
“來,三哥,跟你介紹一下,這是老馬,我同行,你的另外一池泥鰍啊,就是包給他了。”刑寶林又拉過老馬:“老馬呀,這就是我哥。他養的泥鰍可肥,要沒有我啊,你可攔不到這麼好的貨。”
老馬有些不信,刑寶林一眼就看出來了,跟錢昱永使了個眼色,錢昱永立刻會意,“你們這麼一大早來,肯定還沒吃飯吧,我媽做了新泥鰍,就是自家產的,要不你們嚐嚐!”
老馬有些意外,但是人家既然特意準備了當然得給面子了,進了屋子,錢奶奶立刻端出一盆做好的泥鰍, 李傑則拿出一大堆的碗筷,請大家品嚐。
老馬是主要的客人,當然得先嚐了,看著盆裡的泥鰍個大肥溜,吃一口,味道鮮美
錢昱永大棚裡出的泥鰍刑寶林已經早就下了鍋,嘗過了。這批泥鰍除了個兒夠大,味道竟然還沒有土腥味。要知道,泥鰍的營養價值很高,很多人就是衝著它的營養來的。可是,它的土腥味兒也很難驅除,這讓一些喜歡它的人望而卻步
早就聽寶林說過,他三哥家養的泥鰍,沒有土腥味兒,他本來還不信,現在品嚐過了,他覺得這肯定會轟動水產市場,引來許多搶購的。看來按照寶林說的高價收購,他只賺不虧。
幾個幫忙來幹活的人嘗過也都說好,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都出了屋子。大家七手八腳的把稱抬了下來,擺在後園子大棚門口的平地上。
老馬自己也帶了兩個人,一直在車上坐著,看開始幹活了,就下了車。大家一起相幫著將池中泥鰍撈起放在裝有少許水的水箱中。過稱時,將裝了大半水的水箱放在稱上,稱出重量,記下數字。再用撈網撈起箱中魚,加在水箱中,約模水中氧氣能夠這些魚呼吸的就再稱一下。記下數字,兩個數字一減,就是魚的重量。
這樣過稱,即傷害不了魚兒,也能稱出重量。運回去之後魚兒基本沒有死亡,能賣上好價錢。過完稱之後,就由大家幫著抬上車,碼好。
周圍的看熱鬧的人看見活蹦亂跳的肥溜的大泥鰍也不住的小聲議論:“肥呀,真肥呀……”
對方有一個人負責登記,多多家李傑負責登記。在眾人的說笑聲中,兩水池的魚很快就出完了,對方說登記了337公斤,可李傑卻說373公斤,這中間可差了36公斤,72斤呢,大家有些疑惑。
多多看看對方記錄的,在看看自己媽媽記得,簡單的心算了一下,說:“你這個漏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