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的箭及鑲羚羊角尖做的矛:有頭包狐狸皮、身穿鮮豔的紅斗篷,手拿標槍和盾的色雷斯人;還有帽盔上裝飾牛耳、手執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
波斯軍隊的人員組成是這樣的龐雜,士兵們操著各種各樣的語言,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帶著各種各樣的武器,使得這支大軍很像一次各民族軍隊和軍備的大展覽。
你瞧,走在最前面的是帝國各屬國各部族的混合部隊。混合部隊後邊,留著一個空檔,接下去,是頭戴花環的1000 名波斯人組成的長槍騎兵和1000名波斯長槍步兵。然後是裝飾得富麗堂皇的10 匹“聖馬”,“聖馬”過後, 就是8 匹大馬拉著的宙斯戰車。再往後,就是波斯皇帝薛西斯乘坐的戰車, 也是由8 匹白馬拉著。薛西斯端坐在戰車上,前呼後擁,好不威風。隊伍後半段,又依次是1000 名波斯長槍步兵、1000 名波斯長槍騎兵,和1 萬名波斯步兵,1 萬名波斯騎兵。同前面一樣,這裡也留一個空當。最後又是各部族的混合部隊。
這支遠征的大軍究竟有多少人 ?'…'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錄:海軍人員大約52 萬,步兵170 萬,騎兵8 萬,阿拉伯的駱駝兵和利比亞的戰車兵2 萬。希羅多德又說,這僅僅是亞洲徵募的兵,尚不算如色雷斯這樣一些從歐州強徵去的兵員數;其它隨軍的和後方服務的如勤務和工程保障人員都沒有包括進來。波斯艦隊出動的戰艦有1207 艘,專為陸軍運輸糧草的船隻3000條——真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管你信不信,這支波斯大軍用了整整七天七夜才過完海峽,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有個當地人親眼目睹這一切,曾戰戰兢兢說:“宙斯啊!為什麼你變為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名字改為薛西斯,率領著全人類來滅亡希臘呢?
形勢是這樣危急。大敵當前,希臘人組織了從來有過的聯合行動,有30多個城邦齊集科林斯,結成了反波斯同盟。會上,斯巴達王李奧尼達被推舉為聯軍總司令,聯軍的陸軍以擁有最精銳陸軍的斯巴達為主力,海軍以素有海上強國之稱的雅典為骨幹。但即使這樣,全希臘能夠動員起來的所有軍事實力和強大的對手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當然,波斯的那支大軍也有它容易致命的地方。薛西斯的叔叔阿塔巴諾就直言不諱地說:海洋與這支軍隊為敵,如果遇到狂風暴雨,任何港口都容納不下它的海軍,土地與它為敵,在那遙遠的土地上,它前進越遠,即使未遇殊死的反抗,也會受到飢餓的困擾;愛奧尼亞人(居住在亞州的希臘
與它為敵,軍隊中有那麼多愛奧尼亞人,帶著他們去進攻他們祖輩的國土,是一種危險的行動。不過,薛西斯是不會聽他叔叔勸告的。他認為,不冒巨大危險就無法成就偉大事業,他要讓“太陽照到的土地沒有一塊處在波斯帝國的疆界之外”。
戰爭的程序和結局往往是難以預先設計的。阿塔巴諾的話能否成為應驗的讖語,現在,就要看希臘人對戰機的把握了。
希臘半島的特殊地形使聯軍只能在兩個險要之處阻擊波斯入侵者:第一處是德摩比勒隘口和它附近的阿忒米西亞海峽;第二處是科林斯地峽和薩拉米海峽。聯軍的作戰計劃是:將陸軍主力集中於德摩比勒,死守隘口,阻止波斯陸軍進入希臘中部:再派出以雅典海軍為主體的300 艘戰艦駛往優卑亞島北部的阿忒米西亞,與孤軍深入的波斯海軍決戰。
因此,能不能守住德摩比勒隘口,影響到戰爭的全域性,關係著希臘城邦的存亡命運。
德摩比勒隘口被人稱為中希臘的“門戶”。它背山面海,東面是一片沼澤地直到海邊,西面是陡峭的高山,溝通希臘中部和北部的唯一通道在中間,寬度只能透過一輛馬車。因為隘口前有兩個硫磺溫泉,所以又叫“溫泉關”。
可以說,只要有適量軍隊在此把守,再強大的敵人也休想闖入希臘的腹地!
浩浩蕩蕩的波斯大軍沿著愛琴海北岸水陸並進,風暴一般席捲北希臘,七八月間已經毫無阻擋地到了溫泉關附近。關上這時只有李奧尼達帶著約7000 人,其中斯巴達戰士僅300 名。
希臘人沒有估計到波斯人進軍如此神速,而且這個時候,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正舉行著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奧林匹克高於一切,連戰爭都要讓路。如果舉行運動會的時候恰巧碰上希臘城邦之間發生戰爭,雙方就必須暫停交戰,等五天運動會結束以後再繼續開仗。後來,休戰的協定又延長到一個月,甚至三個月。這次,希臘人原打算運動會一開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