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尼斯在紀念儀式上稱:“毫無疑問,這是英國皇家海軍對約翰·梅維樂,這位‘冒充者’的最高嘉獎。”

駐塞普勒斯英國海上空軍中隊的指揮官馬克·希爾面對伊澤貝爾女士及眾多到場來賓致辭道:“約翰·梅維樂以‘馬丁少校’這個藝術化身,永久地保留在經典影片《冒充者》中。但是,今天大家齊聚這裡是為了紀念約翰·梅維樂這位現實中的男子漢。”

雖然父親的榮譽遲到了整整61年,可是作為女兒的伊澤貝爾女士依舊激動不已。她說:“如果我父親真的拯救了3萬名盟軍士兵的生命,我將為此感到十分榮幸。”

第九卷 瞞天過海,“霸王行動”大功告成

第二十八章 “北方堅韌”的欺騙計劃

1943年11月,蘇、美、英三國經過長期的交涉和爭論之後,終於達成了對法西斯德國開闢第二戰場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英美將於1944年5月在諾曼底登陸,蘇軍也將在東線同時發動攻勢。這個作戰方案,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

為此,從1942年起,盟軍就在緊張地進行著各種準備,除了籌備成立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指揮這次行動外,英美兩國還動員了幾乎本國內所有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一時間,倫敦城內將才雲集,英倫三島戰雲密佈,盟軍在傾其全力準備最後的生死一搏。

然而,這種準備並不足以保證盟軍在“霸王行動”中取得勝利。因為早在1942年,德國就敏感地察覺到,英美有可能在歐洲聯合行動,透過登陸來開闢第二戰場。這年3月,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布了第40號元首指令,指出歐洲所有沿海地區都面臨著盟軍登陸的危險;1943年11月,希特勒又釋出了第51號指令,進一步重申第40號指令的內容,強調登陸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並把丹麥至法國的沿岸列為主要防禦地段。

更為重要的是,德軍雖然已在蘇聯、義大利和北非遭到巨大損失,但它仍然十分強大。僅在西線,就有將近100萬軍隊據守在“大西洋壁壘”後面,這堵牆是人類歷史上僅次於中國長城的最龐大的一系列堡壘工事。倘若德國人判斷出盟軍登陸的確切地點,他們就能以逸待勞,將登陸部隊全部消滅在海灘上。即使“霸王行動”在諾曼底取得了立足點,希特勒也會迅速把兵力集中起來,使盟軍難以向前推進半步。

因此,盟國陣營對“霸王行動”能否成功並沒有多少把握。即將出任遠征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這一次,緊張的情緒和氣氛都是空前的。因為我們不是在冒一次戰術行動失敗的危險,而是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指出:“要摧毀那些用現代火力裝備起來的由訓練有素的將士防守著的鋼鐵工事,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小。只能用出奇制勝的辦法。”也就是說,只有在進攻時間和地點上使希特勒措手不及,“霸王行動”才有可能取勝。可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當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員和裝備在英格蘭集結準備進攻時,怎麼才能不被德軍發現?僅憑安營紮寨的地點,就足以使希特勒推斷出,諾曼底是他們的目的地。即便這一數量眾多的人員和武器能夠隱蔽起來,他們又怎能在離港登船時不被發現呢?因為有些進攻部隊需要花費近兩天時間才能渡過海峽。當德國的飛機、雷達、哨兵和間諜都處在高度戒備狀態時,要想使盟軍進攻的時間和地點不被希特勒發現,這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實上,到了1943年冬季,雙方都已經知道對西歐某個地方的進攻已是指日可待了,雙方還知道這次進攻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德國人對進攻時間和地點的瞭解。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倫敦監督處受命制定一個“對敵人實施心理欺騙”的計劃。此刻,在監督處處長約翰·比萬上校私人助理布弗裡小姐手中,就拿著這份計劃的最後文字。計劃長達7頁,第一頁的頂端畫著5條綠槓,標明檔案屬於特別機密等級。綠槓上方印著一行醒目的話——“這份檔案是英國政府的財產”。這是英國最重要的國家檔案的標誌。橫槓下面寫著“絕密”、“不許外傳”等字樣。它是倫敦監督處首領比萬上校和溫蓋特中校的傑作,而丘吉爾首相則是其最早的策劃人和熱心的支持者。

1943年12月一個陰雲密佈的傍晚,倫敦威斯敏斯特。丘吉爾的臨時指揮部內,專門負責隱蔽戰線上特種心理作戰的倫敦監督處的成員,正在舉行一次秘密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膽也是最複雜的一項心理欺騙計劃——“傑伊”計劃。這一計劃將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