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根據“衛士”計劃,這場心理欺騙戰的範圍將覆蓋參戰雙方和每一箇中立國家。它由倫敦監督處負責組織實施,在監督處認為需要時,英國情報局、美國戰略情報局、英國特種行動局以及盟軍中專門從事欺騙的單位的特工人員,甚至包括盟軍的政府首腦和國家機構都將為其服務。為了取得蘇聯的支援,比萬於1944年1月29日專程飛往莫斯科,同蘇軍總參謀部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談判和協調。3月3日,雙方達成協議,“衛士”計劃從此開始正式成為蘇、美、英三國一致行動的綱領。

“衛士”計劃成功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首先,英國已經掌握了德國的無線電密碼,並且透過這一“超級機密”,知道希特勒對盟國行動的預測方向在加來海峽;此外,德國派到英國的間諜幾乎全部落網,不少人已向盟國投降,成了“雙重間諜”。

英國有一個專門控制雙重間諜活動的“雙十委員會”,可以利用這些人來散佈關於“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的假情報。由於在英國沒有可靠的情報來源,德國幾乎全部依賴無線電偵聽和空中偵察或者依靠盟國方面“走漏”的點滴訊息來搜尋“霸王行動”的秘密,盟國完全有可能讓德國人得到一些有意編造的訊息。尤為重要的是,德國的兩大情報機構——諜報局和黨衛軍安全域性正在進行著激烈的爭鬥,它們辨別實情的能力已經大為下降。因此,倫敦監督處對“衛士”計劃的成功有很大的信心。

但是他們也清楚,“衛士”計劃也潛伏著致命的危險性。不管假情報多麼富有說服力,也不管所使用的特殊手段何等高明,只要在整個欺騙鏈帶上有一個小小的裂痕,真相便會暴露無遺。隨著登陸準備工作的進展,要把希特勒的注意力從海峽地區引開變得越來越困難。倫敦監督處並沒有絕對把握在所有的環節上都能智勝德國總參謀部。

然而,倫敦監督處和盟軍的將士,卻依然決心同希特勒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心理較量,他們義無反顧地拉開了欺騙大戰的序幕。

“衛士”計劃在北歐的組成部分是“北方堅韌”計劃。它的主要目的在於誘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丹麥、挪威和芬蘭的27個師在登陸日之前一直滯留在這些國家,坐等英美蘇軍的聯合進攻。

“北方堅韌”建議虛構出一次代號為“斯凱島”的登陸行動方案,這一方案將確定以下內容:英國的第4集團軍——一支擁有25萬人的強大軍隊——正在蘇格蘭集結,它將配合美國第15軍和一支並不存在的蘇聯部隊,準備向挪威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北方堅韌”計劃的著眼點是希特勒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特殊迷戀和敏感。他一直視這一地區為德國生命線,截至1943年11月,駐在挪威的德國軍事力量已經多達38萬陸軍、1個裝甲師和一支龐大的空軍。有一個時期,希特勒甚至把他的全部主力艦和大部分潛艇都部署在那裡,“北方堅韌”計劃正是基於這一情況來展開各種欺騙活動的。

1944年3月2日,前英國騎兵中校麥克勞德接到了最高司令部的一封加急電報,要他立即前往倫敦向國內駐防軍通訊主任理查德·巴克准將報到。在那裡,麥克勞德被告知,他已被任命為即將神秘出世的虛幻部隊——英國“第4集團軍”的幕後指揮官。

巴克指示他說:“你要在愛丁堡組建一支並不存在的部隊,而後利用無線電通訊使德國人相信這支部隊的真實性,並作出向挪威登陸的姿態,把德國軍隊牢牢拴在挪威。”巴克強調,要讓德國人覺得第4集團軍的總司令似乎是英國前駐德武官安德魯·索恩將軍,這是一位每逢重大戰役行動便會參與指揮的傑出指揮官。

麥克勞德接受任務後,於1944年3月6日來到了愛丁堡。他在愛丁堡城幾棟古老的房子裡建立了他的“第4集團軍”司令部。司令部內一共有22名軍官,據說他們“都剛剛超過現役年齡”,另外還有334名應徵報務員,這些為數甚少的男人和婦女開始編造一個集團軍的彌天大謊。

兩個年紀較大的少校和6個下級軍官被派往斯特林建立起一個“軍”,其他幾個人則到敦提建立了另外一個“軍”。截至這個集團軍“移防”到英格蘭東南部準備“入侵”加來海峽為止,它已經有了2個軍部、1個空降師、4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裝甲旅——共有25萬名官兵,35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並配備有自己的戰術空軍。

“第4集團軍”的建制已經完成了,下一步就是模擬一個正在集結的集團軍所發出的全部無線電報,以便讓德國人來竊聽。這絕不像拍發一些漫不經心的電報那樣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