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那用鹽醃漬的腦袋被送往伊斯坦布林。現在,巴勒斯坦的無政府狀態引起了法國大革命中那位正在崛起的英雄人物的注意。

拿破崙·波拿巴:“我親自創作的《古蘭經》”

1798年5月19日,時年二十八歲的拿破崙·波拿巴面色蒼白,身形枯槁,長著一頭長而平直卻無光澤的頭髮。這天,他派遣三百三十五艘艦船、三萬五千名士兵以及一支由一百六十七名科學家組成的隊伍去征服埃及。“我將創立一種宗教,”拿破崙不可一世的傲慢內心思忖道,“我看到自己行進在開往亞洲的道路上,我騎著一頭大象,戴著一方頭巾,一隻手裡拿著我親自創作的新的《古蘭經》。”

革命的理論、無情的政治和東征的浪漫激發了拿破崙的冒險精神。巴黎的每一個人都讀過康斯坦丁·沃爾內的暢銷遊記《哲學家》。沃爾內描寫道,“滿是廢墟的耶路撒冷”和衰落的奧斯曼黎凡特為此時正是啟蒙運動的理性徵服此地提供了良機。法國大革命試圖摧毀教會,並用理性、自由,甚至是一種新的最高力量崇拜來取代基督教。然而,天主教會仍屹立不墜,而拿破崙打算將君主制、信仰和科學三者融合,以治癒由革命造成的創傷——所以此次遠征才會有那麼多科學家在船上。但這次出征也事關帝國利益:法國正與英國交戰,這次出征是聲名不好的瘸子主教兼外交大臣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Chares…Maurico de Talleyrand)出的主意,他希望藉此控制地中海,切斷英國與印度的聯絡。如果波拿巴贏了,一切都將稱心如意,要是輸了,德·塔列朗也藉機除掉了一個對手。歐洲人希望看到東方人對他們善意的征服感恩戴德,這在中東太常見了。

拿破崙在埃及成功登陸,埃及此時仍被混血的馬木魯克奧斯曼官吏統治著。在金字塔戰役中,拿破崙將後者擊敗,但英國艦隊司令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在阿布基爾灣重創法國艦隊。波拿巴拿下了埃及,但納爾遜使波拿巴的軍隊深陷東方,這讓奧斯曼受到鼓舞,他們得以繼續在敘利亞與波拿巴周旋。如果拿破崙想在埃及活著,他就得北上並奪取敘利亞。

1799年2月,拿破崙率一萬三千名士兵和八百頭駱駝入侵巴勒斯坦。3月2日,當他率軍挺進雅法時,他的騎兵部隊在達馬斯將軍率領下,在離耶路撒冷3英里(約5千米)的地方發起突襲。波拿巴將軍幻想著征服聖城,在發給巴黎的革命督政府的報告中,他說:“當你們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大概正站在所羅門聖殿的廢墟之上。”

#####

註釋

這就是被毀的胡瓦猶太會堂,被毀一個多世紀後,19世紀時會堂得以重建,但1967年又被約旦人摧毀。

'2' 英語中稱這些家族為名門望族,土耳其人稱其為埃芬迪亞(Effendiya),阿拉伯人稱之為阿亞(Aya)。努賽貝家族是聖墓大教堂的守護者;達賈尼家族管理大衛墓;哈立迪家族主持伊斯蘭教法庭;侯賽尼家族通常作為納吉布·阿什拉夫,即穆罕默德後裔家族首領,是聖地的穆夫提和領袖,也是先知穆薩節的操辦人;阿布·古沙家族是耶路撒冷周圍山區的軍閥,守護著從雅法出發的朝聖路,是侯賽尼家族的盟友。直到最近,透過阿德爾·曼納教授的研究,我們才得知古達亞家族是如何盜用了侯賽尼家族名號的。努賽貝家族的名字由加尼姆而來;哈立迪家族由戴裡而來;加拉拉家族(曾與侯賽尼家族爭奪穆夫提職位)由哈斯卡費而來。“這些家族如此改換名字,讓人很困惑,令人不解,”這些家族中一個叫哈齊姆·努賽貝(Hazem Nusseibeh)的人承認說,他是約旦前外交部長,在自己的回憶錄《耶路撒冷人》中,他這樣寫道,“儘管這種事發生在七個世紀前。”

'3' 耶路撒冷通常由強大的大馬士革省總督管轄,總督每年都是去麥加朝覲的車隊的領頭,他靠自己的武裝遠征隊為車隊提供資金。其他時候,耶路撒冷則由坐鎮阿克的西頓知事控制。耶路撒冷是個小地方,一個區,受區總督或穆塔薩利姆(Mutasallim)的控制。而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耶路撒冷的地位幾經變遷,有時它會是塊獨立的地方。奧斯曼帝國總督在卡迪的協助下行使管轄權,卡迪是在伊斯坦布林任命的城市法官,穆夫提則從耶路撒冷各家族中推舉(穆夫提是由帝國大穆夫提任命的領袖,是伊斯坦布林的伊斯蘭教長,穆夫提會針對宗教問題提出教法裁決)。大馬士革和西頓的兩個帕夏是仇家,二者有時會因爭奪巴勒斯坦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