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阿布迪斯建都。老城仍將處於以色列統治之下,但穆斯林區和基督徒區以及聖殿山則將處在巴勒斯坦人的“主權監護”下。聖殿下面的土地和通道——尤其是聖殿的基石——將仍是以色列人的,而且猶太人首次獲准在聖殿山的某個區域祈禱,只是人數有一定限制。老城將由巴以雙方聯合巡邏,但解除軍事管制並向所有人開放。巴拉克已經答應讓出老城一半的住宅區,阿拉法特又進一步對亞美尼亞區提出了要求。以色列同意了,最終讓出了老城的三個區。儘管沙特向阿拉法特施壓,希望他接受這一協議,但阿拉法特認為他既不能就巴勒斯坦人迴歸權的最終解決方案與以方進行談判,也不能贊成以色列人對屬於所有伊斯蘭世界的岩石圓頂清真寺擁有主權。

“您想參加我的葬禮嗎?”他向克林頓吼道,“我不會放棄耶路撒冷和聖地的!”但是他拒絕簽約其實是出於更基本的理由:談判期間,阿拉法特堅持聲稱耶路撒冷從來就不是猶太聖殿的遺址,事實上,聖殿只在撒瑪利亞的基利心山上存在過,而對猶太人來說,耶路撒冷的神聖性只是一種現代發明。他的這些話讓美國人和以色列人感到震驚。在稍後進行的談判中,即在克林頓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個星期內進行的談判中,以色列人決定讓出聖殿山的全部主權,僅保留與至聖之所象徵性的某種聯絡,但阿拉法特仍然拒絕了。

2000年9月28日,反對派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在以色列警察的嚴密護衛下,帶著明顯威脅伊斯蘭世界至愛阿克薩清真寺和岩石圓頂清真寺的“和平資訊”,趾高氣揚地登上聖殿山,從而使巴拉克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化。這次行動引發的騷亂升級為“阿克薩因提法達”。這場起義中既有像以前一樣的向猶太人扔石頭的攻擊行為,又有法塔赫和哈馬斯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有預謀的人體炸彈運動。如果說第一次因提法達幫助了巴勒斯坦人,那麼這次起義徹底摧毀了以色列人對和平程序的信任。阿克薩因提法達導致沙龍當選以色列總理,並且致命地分裂了巴勒斯坦人。

沙龍透過打擊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包圍和羞辱阿拉法特來鎮壓因提法達。阿拉法特於2004年去世,以色列人不允許他葬在聖殿山上。他的繼任者阿巴斯在2006年的選舉中輸給了哈馬斯。短暫的衝突之後,哈馬斯佔領了加沙,同時阿巴斯的法塔赫繼續統治著西岸。沙龍修建了一道橫穿耶路撒冷的隔離牆,一個令人沮喪的刺眼的混凝土怪物,然而它確實成功地阻止了自殺性爆炸。

和平的種子不僅遭到了扼殺,而且還被塗上了毒,連推動和平的人也名譽掃地。耶路撒冷至今還活在一種精神分裂症的焦慮狀態之中。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不敢冒險進入彼此的街區;而世俗猶太人則要避開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因為這些人會因他們不守安息日或穿戴不敬而向他們扔石頭;信奉彌賽亞的猶太信徒試圖透過在聖殿山祈禱檢驗警方的決心,並挑起穆斯林的擔憂;而基督徒的各個教派一直吵個不停。耶路撒冷人神色緊張,他們的聲音充滿憤怒,而且每一個人,甚至那些相信他們正在履行一項神聖計劃的三大宗教信徒,都不確定明天將要發生什麼。

明天

耶路撒冷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更渴望,更希望尋求寬容、分享與慷慨的萬能靈藥,以解開偏見、排外與強烈的佔有慾。這並不容易找到。兩千年來,耶路撒冷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巨大、如此華麗,如此勢不可擋地猶太化。然而,耶路撒冷也是最受歡迎的巴勒斯坦城市。有時,耶路撒冷十足的猶太性呈現出某種融合的面貌,而與這個城市固有的特質格格不入,因而扭曲了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耶路撒冷的歷史是一部定居者、殖民者和朝覲者——包括在此地長大並多次簽訂契約的阿拉伯人、猶太人和許多其他人——的編年史。一千多年的伊斯蘭統治中,耶路撒冷反覆被伊斯蘭定居者、學者、蘇菲派和身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蘇丹人、伊朗人、庫爾德人、伊拉克人和馬格里布人以及基督徒亞美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喬治亞人和俄羅斯人的朝覲者殖民開發,這些人與後來出於類似原因定居在這裡的塞法爾迪猶太人和俄羅斯猶太人並沒有太多不同。正是這種特點,使得阿拉伯的勞倫斯相信,耶路撒冷是一座黎凡特城市而不是一座阿拉伯城市,而且這完全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特點。

我們經常忘記,耶路撒冷所有近郊都只不過是1860年到1948年間由阿拉伯人、猶太人和歐洲人興建的定居點。阿拉伯區,比如謝赫賈拉,並不比猶太區古老,它在合法性上也並不優於或遜於猶太區。

穆斯林和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