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小便)血淋痛(小便淋漓夾血而痛)等症。治則:清火豁痰導火法,用“清氣化痰丸”或“礞石滾痰丸”之類。

痰飲阻遏心陽證

主要脈症:心悸、眩暈、嘔吐、舌苔白膩、脈象滑或沉緊為其主症。本病之心悸為悸而胸悶,氣機不暢(即以胸悶心悸為主)。眩暈多伴泛惡欲吐(“眩”,眼睛發黑;“暈”,身搖欲倒之狀;“泛惡欲吐”,想吐又吐不出,俗名“乾嘔”)。嘔吐皆為痰涎(如果吐出了,就多黏液狀的痰飲。痰飲:一種病理性的分泌物,濃的叫“痰”,稀的叫“飲”)。有時兼見畏寒(怕冷)、痞滿(心胸脹滿不舒)、腸鳴(腹中咕咕作響)。治則:化飲除痰法,用“導痰湯”之類。

心血淤阻證

主要脈症:心悸不寧,胸刺痛或牽及兩脅肩背,舌質暗紅,並見紫色斑點,苔少,脈澀等,或見面青、唇爪青紫(心中發慌、胸、肩、背、脅刺痛,舌質暗紫,斑點,面青,指甲等青紫,類似“發紺”,類似西醫的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等)。治則:活血通絡行淤法,用“血府逐淤湯”之類。

心脾兩虛證

面色萎黃,食少倦怠(胃口差而易疲倦),氣短(呼吸急促)神怯(心神不定),健忘(易忘事)怔忡(心神不定而有不安感,類似於“心悸”),少寐。婦女月經不調,脈細軟弱無力,苔白質淡。治則:宜補益心脾法,用“歸脾湯”之類。

心腎不交證

虛煩不眠(沒有具體原因的心煩失眠),夢寐遺精(即夢遺)潮熱(午後低熱,日日如此的一種發熱),盜汗,咽乾,目眩,耳鳴(耳中自感鳴響),腰痠腿軟(也有寫“腰膝痠軟”的),夜間尿多,脈虛數(快),舌紅無苔。治則:宜交通心腎法,用“黃連阿膠湯”或“交泰丸”之類。

'實證'肝氣鬱結證

主要脈症:脅痛、嘔逆、腹痛便洩、便後不爽、積聚苔薄,脈弦等為其主要症候。其脅(兩側肋下)痛為氣悶不舒,流竄作痛,不得轉側(即兩脅胸腹遊走性脹痛,不便轉身等)。腹痛便洩(瀉)、便後不爽,系時有少腹(臍以下的兩側腹部)作痛不適,瀉後不減,每因情志不遂(意)而發。積聚(積聚,是腹內結塊的中醫專有名稱——“積”有形而固定,“聚”無形而遊動)之部位在脅下;癖積(類同積聚)或左或右,或聚散無常,時常脹痛或刺痛。此外,尚可出現易怒、食慾不振等(即與情緒有關)。治則:疏肝理氣,破積散聚法,用“柴胡疏肝散”或“血癓丸”之類。

'實證'肝火上炎證

主要脈症:脅痛、嘔吐、眩暈、頭痛、狂怒、耳鳴、耳聾、目赤、吐衄、舌邊尖紅、苔黃或幹膩、脈象弦數等為其主症。其脅痛為灼痛而煩(心煩)。嘔吐苦水或黃水。眩暈(頭昏眼花)、頭痛為頭暈不支(不可支援,即頭痛得不可忍受),自覺筋脈跳動,額(前額)熱而痛,痛若刀劈,或為脹痛。耳鳴、耳聾均為暴作(突然發作),鳴聲如潮(水),陣作陣平(一陣陣地),按之(耳部)不減。目赤為眼結膜發紅,暴痛暴(突然)腫。吐衄亦為驟然暴作,血湧量多,衝口而出。此外,尚可見小便熱澀黃赤(帶紅色)、面赤而熱,口苦而乾等。治則:瀉肝洩膽清熱法,用“龍膽瀉肝湯”之類。

'實證'肝陽妄動證(或“肝陽上亢證”)

主要脈症:昏厥、痙攣、麻木、眩暈、頭痛、脈弦、舌體歪斜顫動、舌質紅、苔薄黃等為其主症。其昏厥為卒然(突然)暈僕(跌倒),不省人事,或抽搐,或吐涎(流口水)。→免費小說←痙攣表現為項強(頸項強直),四肢孿急,不能屈伸(土話為手足抽筋),角弓反張(術語,整個肢體抽筋後彎成如一張弓一樣)。麻木為手足面唇等部有如蟻行。眩暈,頭痛,眼花,行走飄浮,頭部抽搐作痛。此外,或在昏厥之後,出現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半身不遂(即出現半面口眼歪斜、手足不能動等症狀)等(症)。治則:平胓息風法,用“羚角鉤藤湯”或“鎮肝息風湯”之類。

'實證'寒滯肝脈證(或“寒凝沉肝脈證”)

主要脈症:少腹脹痛,睪丸脹墜,或陰囊收縮,舌潤滑,苔白,脈象沉弦或遲為其主症。少腹(下腹部的兩側處叫少腹)脹痛常牽及睪丸偏墜(一側下墜)劇痛(很痛),受寒(冷)則甚(加重),得熱而緩(減輕)。陰囊收縮,為寒滯厥陰(寒氣凝於肝經,肝經又叫“足厥陰”經),致少腹之脈收引(收縮),故多與少腹痛脹同時並見。此外,或見形態虛怯蜷縮(即整個人怕冷虛弱而蜷縮著)。治則:溫經暖肝法,用“暖肝煎”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