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眾徒屬先是被陳勝說他們統統要死的話嚇住,隨後被陳勝的號召和赤誠所感染,於是眾徒屬無不雀躍,齊聲高呼:“敬受命——”

於是眾人設壇而盟,皆“右袒”(袒露右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同時對外自稱是公子扶蘇與項燕,以從民所欲。

就這樣,屯長陳勝在大澤鄉外的軍營裡振臂一呼,九百戍卒與隨後的天下豪傑奮起響應,雲合霧集,隨風飄蕩。他們從此走上了一條激情燃燒的澎湃人生之路。

陳勝對眾戍卒們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並不是要絕了王侯的種。實際上,目前秦王朝已經絕了王侯的種了。王是指諸侯王,類似從前戰國時代的齊國、趙國、楚國這些國家都有王。侯則小得多,也不是行政官職,而是爵位,享有一個鄉或者縣的民戶作為他的食邑,這些民戶交的租稅,都給他家,歸他家世襲享用。

現在的秦王朝,是一個諸侯王都沒有了,而侯呢,秦也是很吝嗇,開國武將功臣,都很少有被封侯的,丞相李斯,是被封侯的,有食邑,算是屈指可數的幾個之一。

陳勝喊的這個口號,“王侯將相”,反映了當時普通布衣普遍地渴求發達。陳勝主張“大楚興”,那就是要給從前的戰國諸侯王國楚國復國,那麼復國後,就要有楚王,下面有侯和將相(將相可以指中央朝廷的將和相,也可以指諸侯王國的將和相,諸侯王國內部,最大的官也是將和相)。

而如果繼續打到別的地盤,比如從前趙國的河北地區被佔據以後,也要恢復趙國。陳勝的許諾是,你們跟著我造反,你們這些有功的戰將,將來就可以擇出個為趙王,下面有侯,如此等等。

不說這麼多了,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帶領著九百戍卒,正式起義了。他們使用的據賈誼說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粗劣(但是非常環保)的木質武器,首先去攻大澤鄉,把大澤鄉拿下來了。

大澤鄉並不是個自然村,當時是縣、鄉、邑三級編制,鄉和邑也都是有城牆的,五千戶以上為大的鄉,五千戶以下為小的鄉。大澤鄉隸屬於蘄縣的,是蘄縣的下一級。

那麼,陳勝九百人攻大澤鄉這個有城圍的地方,使用的會是大棒子和竹竿嗎?

其實,九百戍卒前往漁陽邊境,縣裡應該自備甲具武器,隨隊伍運送北上。所以我們估計這九百人,應該是被武裝起來的。雖然不至於像美國大兵那樣武裝到了每個牙齒,但拎著純環保的木頭棒子,似乎也並不必要。

賈誼在《過秦論》中說陳勝的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又說他們使用的都是鉏(chú,鋤頭)、耰(yōu,無齒耙)、梃(tíng,木棍子)什麼的。木棍子也就罷了,鋤頭、無齒耙純粹是無稽之談。這幫人是集結起來北上的戍卒,隨身攜帶著鋤頭、無齒耙幹什麼呀!

賈誼是個漢朝文人,和所有文人一樣,寫文章喜歡製造強烈對比,他故意把起義軍武器裝備寫得很差,目的不外乎是想說,秦還是那個秦,為什麼前邊那麼強,後邊如此弱呢?都是因為秦“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建朝以後不修“仁義”了。為了構制對比,賈誼故意把陳勝的裝備寫得很差。唉!這大約就是以文害意吧。

不管到底是不是木棍子,起義軍攻下大澤鄉之後——又“收而攻蘄”。收,顯然是收了大澤鄉的人(或者兵,包括兵器),然後很快從大澤鄉出發,又攻破了大澤鄉所隸屬於的蘄縣的城牆。攻擊蘄縣縣城,靠著木棒子就更不可能了。

進入蘄縣以後,他們開啟蘄縣裡的兵器庫,這幫人總算可以把自己充分武器起來了,不至於再被賈誼笑話了。陳勝給自己弄了一套最精良的皮甲,非常堅固,又弄了一柄銳利的大戟,叫副官給他拿著。這就是史書隨後所說的陳勝“身披堅執銳”——披著堅甲,執著銳兵器。

陳勝捏著大戟,披著堅甲——當時甲都是牛皮的,乘坐戰車,迅速向西推進。起義隊伍沿途先後攻下了銍、酇(cuó)、苦、柘、譙諸縣,這些縣都位於安徽西北部到河南東部一帶。

陳勝攻下這些縣城,就收其兵(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當隊伍終於推進到陳城(大澤鄉以西兩百公里處)的時候,陳勝回頭一望,身後已經匯聚戰車六七百乘,騎千餘騎,卒數萬人。

因為是攻下了六個縣的縣城並且收其兵,所以陳勝的部隊,並非是一水兒的貧苦農民。

陳城是一個大城,是當時陳郡的郡治,一說是陳郡的一個縣,總之是個大城,乃是從前春秋時代陳國的都城。可是,陳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