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第184師固守禹王山!
盧漢聞言,眼睛一亮,可是隨後又黯淡了下去。
你的部隊要防颱兒莊正面,那裡也缺不了人,假如你前腳一走,後腳臺兒莊就丟掉怎麼辦?
張衝早有打算:臺兒莊陣地可以讓休整後上來的東北軍接替。
似乎知道盧漢的想法,他又緊跟一句:磯谷師團將進攻重點轉向禹王山,臺兒莊防守壓力自然會大大降低,相信于學忠能守得住。
退一萬步說,就算讓日軍攻進臺兒莊,那也不要緊。經過臺兒莊大捷,那塊地方早成廢墟一片,誰守都困難,到時候只需附近的滇軍合力一衝,磯谷師團最後肯定也守不住,準保又得灰溜溜地從莊裡撤出去。
盧漢聽到這裡,才真正算是如釋重負:事不宜遲,那你趕快移師禹王山。
第50章 “紅苗”登頂
張衝的動作算是快了,可當他將防務交給於學忠,率第184師強行軍趕到禹王山下時,發現還是晚了一步。
第182師又被趕下了山!
正如張衝所料,磯谷師團這次確實是衝著禹王山來的,在小樹林裡集中的不光有大部隊,還有足量的炮彈。
坦克開不上山,炮彈總還可以打上去的。
禹王山是一座小山,針對這一特點,磯谷採用了“紅牆戰術”。
開始先試射,等炮彈落地時,就看見山頂燃起點點白煙,然後炮火逐漸向前後左右延伸,最後整座禹王山都陷入硝煙之中,完全看不出山的形狀了。
這就叫做“紅牆”,如果你不想死在“牆”裡面,那就得乖乖地從裡面退出來。
第182師早已是殘破之師,哪裡頂得住如此猛烈的炮擊。張衝也知道硬碰不得,所以趕緊請求第五戰區進行支援。
白崇禧親自排程,把所能控制的特種部隊全都調了上來:以重炮壓制日軍炮兵,以野炮封鎖禹王山通道,以戰防炮直接擊毀日軍坦克。
圍繞著禹王山,白崇禧與磯谷面對面地大打“洋仗”,也就是貨真價實的炮戰。→…。←
隨著“紅牆”逐漸消失,“紅苗”就可以登場了。
日本人除稱滇軍為“猴子兵”外,還另有一個不恭的稱謂:蠻子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支部隊裡面有許多來自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官兵,張衝本人就是彝族人。
西南彝族苗族在古書中出現的身份是“蠻部”,或曰“紅苗”。這裡出“蠻子兵”並不稀奇,清代文人戴名世在《紀紅苗事》中說,“紅苗”不分男女,行步山嶺個個健步如飛,連馬都追不上,普通的棘刺毒螯更不能傷得分毫!
這算是一般的,“紅苗”還善於攀巖。
他們只需把手和腳收回來,縮得像個刺蝟一樣(“但斂手足,縮身如蝟”),然後一躍而出,只是吸氣換氣的工夫,轉眼之間,便可以爬到任何懸崖峭壁上去。
跟懸崖峭壁相比,禹王山真的不算什麼,所以張衝說得很對,在禹王山上較量,是日軍吃虧,滇軍佔便宜,後者在山裡作戰的本事,遠非平原上的人們所能及。
經過幾天的觀察,張衝已經琢磨出了日軍打仗的規律:這幫小子喜歡先使用火力,然後再上步兵。
於是在向山上衝鋒時,他就沉住氣,不是像通常那樣冒著彈雨硬衝,而是讓大家利用攀登技巧,找塊岩石先躲起來。
日軍要開火就讓它先開火,等對方發洩得差不多了,張衝再集中迫擊炮和輕重機槍齊射。
其實這就是利用了一個時間差,即它打你時打不著,你打它時,正好日軍步兵上來,一打一個準!
真正拼死命,要等齊射結束,步兵衝上去白刃肉搏的時候。
百年前的戴名世先生曾這樣描述“紅苗”的生活習性:居險地、性嗜殺——客觀地說,不“嗜殺”也不行,概因當時的彝族苗族之人“盛則虐邊民,而弱則邊民亦虐之”。
是欺負別人,還是被別人所欺,全憑自家本事,所以老老少少,全民皆兵,都會兩下子。
張衝說,怎麼拼殺,得按我們彝族老祖宗的規矩辦。
凡受傷官兵,前面中了刀、箭,獎勵,說明你是朝前衝鋒才受傷的,後面中了刀、箭,就要拿刀砍你的背,因為你是當孬種做逃兵,否則怎麼會讓人打中脊背?
從普通士兵到旅團將官,一律照此辦理。
張衝定下的這條規矩,連旅長都不敢觸犯。指揮攻打禹王山的旅長衝鋒在前,結果中了子彈,中彈後他不是上擔架,而是硬撐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