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此時李宗仁手上還是有牌的,他的桂軍共分三個軍,但除第31軍外,第48軍和第7軍都還離得尚遠,一時趕不過來。

如果淮北的于學忠首先掉了鏈子,讓第13師團過了淮河,徐州必將腹背受敵,成為第二個南京。這個道理,不光五戰區的官兵明白,尚留在徐州的民眾亦十分清楚。

但很多人仍對起用張自忠持有保留態度。

原因就是張自忠在眾人心目中的不良印象並沒有完全被抹去,對於淮河戰場如此危急,政府還派這樣有汙點的將領出戰,很多人心裡都疑竇眾生,而張自忠對此也十分敏感,因此舉手投足間均謹小慎微。

張自忠的經歷,其實就是民國以降大多數優秀軍人的經歷。他們當初大多懷抱夢想,欲救國救民,但真正從軍之後,卻紛紛墮入你爭我奪的是非漩渦,乃至使外人得隙,趁勢入侵。

用張自忠反思的話來說,就是中國之所以鬧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軍人的罪惡,要是軍人早點認清國家的危機,團結禦侮,東夷是絕不敢來犯的。

在南下的列車上,當著隨軍記者的面,他沉痛地說,你問我現在的軍人該怎麼辦,很簡單,就是怎樣找個機會去死。我們要洗刷罪惡,報效國家,也只有一條路——去死,早點死,早點光榮地死!

張自忠要與敵死戰,但還未到達目的地,前方卻傳來訊息,淮河防線已被突破,連淮河北岸最堅固的防禦要地小蚌埠都丟了,東北軍由此紛紛後撤。

如果張自忠此時不在軍中,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59軍的本能反應,準保也得像過去那樣掉頭就跑,或者被撤退的東北軍所裹挾或拖垮。

張自忠的決策是,不退不跑,不閃不避,以硬對硬,以拳對拳。他斬釘截鐵地對部下說,這次我們要贏!

不管對手多少,強弱如何,都必須贏,不能輸,因為我有過。我的冤枉,只有一拼到底,拿真實的戰績,才能洗刷乾淨。

一個軍對抗一個師團,並不一定能佔上風,59軍此前在津浦線上打過不止一仗,對手有時只是一個旅團、聯隊,甚至一個大隊,但就是從沒贏過。

若論實力,59軍未必就孬。在原29軍各部中,張自忠的部隊訓練最好,裝備也最好,並非一般地方部隊可比——步兵拿的都是中正式步槍,每班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另外還配有步兵炮和重機槍。

以前吃敗仗的原因很多,或是上下不齊心,或是士卒不用命,但在這一刻,所有的不利因素都不復存在,即使是小兵都知道,眼前這一仗關係到老長官是否能恢復聲譽,必須豁出性命去打。

部署已定,59軍不僅未停步,反而加快行軍,搶在日軍前面展開隊形。對手剛一露頭,就猛地送上一拳。

第13師團正追得起勁兒,還沒回過神來,已重重地捱了一記,於是一邊喊疼,一邊擁兵上前,雙方戰成一團。

當場面趨於白熱化之際,張自忠親筆給前線部隊寫去一紙命令:要忍最後一分鐘,要撐最後一秒鐘,定能得到良心上之安慰!

接到命令後,59軍營長以上軍官均在陣前盟誓:有進無退,以勝利為長官洗刷冤情,如有畏縮不前者,就地槍決。

59軍山呼海嘯一般往前衝,第13師團並沒有能全部過河,且立足未穩,遭此猛擊,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幾天之後,張自忠力奪小蚌埠,第13師團見大勢已去,只得退回淮河南岸,中日兩軍重又形成隔河對峙的局面。

張自忠勒馬岸邊,壯懷激烈。

歷史記載著,淮河戰場是一個著名的古戰場,1000多年前,東晉與前秦在這裡鏖戰,那也是一場文明與野蠻、弱小與強大的殊死角逐。

東晉僅能派出八萬人馬對壘,而前秦卻擁兵80萬,整整差了十倍,若光論數量,幾乎不在一個檔次,但東晉大將謝玄硬是創造出了“風聲鶴唳”的典故——80萬前秦兵馬被殺得大敗,連聽到風聲和鶴叫都以為是對方追殺過來了。

我知道,假如前秦戰勝,一定會有人在書上寫下“民族融合”、“統一乃是歷史的趨勢”之類妙語,前秦的苻堅沒準也會被大書特書。

可惜,漢民族贏了,江南文明得以儲存,此皆謝氏家族之功也。

時光荏苒,然上賴先人庇佑,下憑勇將橫槊,淮河再一次為我們擋住了異族強寇。

這是張自忠回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勝仗,張將軍真可謂大勇之將。

何謂大勇?

先軫是春秋時晉國一個很有名的元帥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