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立足”,另一句是“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
在屋內漆黑一片,似乎看不到一點光亮的艱難時刻,蔣介石把窗簾布一拉,說你們看看外面,世界大得很,我就不信沒人幫我們一道整治日本人,關鍵是我們自己得苦撐待變才行(“不患國際形勢不生變化,而患我國無持久抗戰之決心”)!
由於蔣介石的力排眾議,中國統帥部內部終於達成一致,決定對於近衛所提條件,一概不予理會。
儘管如此,外交部在答覆陶德曼時,卻並沒有一口拒絕,而是說需要時間研究商量,等敲定後再正式答覆。
距離最後答覆,還有將近一個月,這一個月可以做多少事啊,對於蔣介石和他的軍事部署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
1938年1月1日,蔣介石正式辭去行政院院長一職,專任軍委會委員長,以便能夠騰出全部精力來部署軍事。
近衛內閣和軍方當然也不傻不笨,不可能呆呆地等你在那裡“研究商量”而遲遲不動,他們在遞交“靖和條件”時就說得非常明確:在你點頭答應條件之前,絕不影響日本的軍事行動。
然而事情說來也怪,南京失守之後,日軍並沒有馬上沿長江直取武漢,顯然,這與日本人開戰以來兵貴神速的作風是不符的。
國外有觀察家曾經指出,當時只要日軍立即向內地進兵,他們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礙,恐怕也只是叢山與丘陵。
毫無疑問,日本人在佔領南京之後不繼續窮追其敵,是在關鍵時候下了一個大漏著。
之所以會“漏”,一方面是經過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日軍本身也人困馬乏,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他們在攻陷南京後所產生的樂觀麻痺心理無疑也起了作用,人一驕,動作和步伐自然就慢了下來。
在短時間內,日本統帥部的戰略部署開始轉向保守,大踏步前進也變成了細嚼慢嚥。
不過歸根結底,時間是不能等人的,近衛對此猶有感觸。
自從讓陶德曼給中國政府帶去“靖和條件”之後,他一直在痴痴地等著迴音。可是等啊等,轉眼半個月過去了,中方仍然毫無聲息,好像完全忘記了有這麼一碼子事。
最後兩天,近衛真有度日如年之感,他甚至疑心對方是不是日曆表出了問題。
事到如今,也不要管什麼矜持不矜持了。近衛把陶德曼請來,讓後者給中方再送一份擬好的最後通牒,其實就是提醒一下:喂,還有兩天啦!
無人作答。
直到1月15日下午4點,中國外交部才由陶德曼轉來了答覆。
一看這份答覆,近衛氣昏了頭。
在答覆上,中方並沒有明確拒絕“靖和條件”,而是說這些條件的內容“過於廣泛”,我們都看得雲裡霧裡,能不能弄個更詳細和具體的解釋。
這樣還不具體,我一二三四五,已經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難道你們連“承認偽滿”、“對日賠款”這幾個字都看不懂?
近衛就是再傻,也知道對方在使拖延戰術了。
好哇,死到臨頭,還跟我玩這一招。
近衛咬牙切齒,你不仁,我不義,既然你們沒有任何誠意,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立即停止談判,不談了!
不過在當天政府與軍方召開的聯絡會議上,近衛的主張還是遭到了反對,而反對者不是別人,正是參謀次長多田駿。
多田駿顧慮的,自然還是對蘇美備戰那檔子“經國大業”。
雖然蔣介石的表現很調皮,但你不跟他談,又跟誰談,現在投入中國的兵力這麼多,實在有夠危險,所以還是得抓住時機繼續談,早談早超生。
近衛沒有出現在聯絡會議上,代表他意見的是外相廣田弘毅與陸相杉山元。這二位屬於“停止談判派”,而多田駿則是“繼續談判派”,兩派你來我往,各不相讓。
眾人的喉嚨大小,聲量高低,歷來都是要以軍隊的臉色為唯一標準的,前線軍隊就是日本的火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本來參謀本部是陸軍的孃家,可是多田駿次長如此表現,哪還有一點孃家人的樣子。
現在能夠代表陸軍強硬立場的是杉山元,他才是強勢的一方,而多田駿則變成了理屈詞窮的弱者一方。
第27章 治病良藥(2)
吵到臉紅耳赤之時,杉山元勁頭上來了,拍著桌子威脅說要內閣總辭職,大家都不幹了。
多田駿臉色煞白。
別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