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頭”也怕你們乘夜襲擊,因此在封鎖線之後,只要有宿營的地方,一定會點起篝火。
這就好辦了,想不踩到鬼子,大家都相安無事,只須繞過篝火就行。
再往前面走,聽到了一句無比熟悉的聲音:丟那媽,蘿蔔頭!
衝鋒時,它激勵士氣,相逢時,它令人落淚。
原來是另一股失散的粵軍,鄧龍光頓時一塊石頭落了地。在他身後,此時只有十來個人了。
另一個粵軍軍長葉肇的遭遇則更為離奇。
與鄧龍光一樣,他也是保定六期生,可是他比鄧龍光還要慘,後者直到山窮水盡時身邊還有百來個兵,他卻在與大部隊失去聯絡後成了一個連衛士都沒有的光桿司令,什麼戰略戰術,騎馬打仗,統統失效。
無奈之下,葉肇和他的參謀長只好化裝成難民,一路奔逃,可是在鬼子眼裡,並無難民和軍人的區別,被他們看到,一律不放過。
葉肇無法,只得躲進山裡。由於隨身未帶食物,他們餓到頭昏眼花,實在撐不住了,不得不冒險下山。
路旁,有一堆地瓜皮。
不是地瓜,只是剝下的皮。倘在平日,誰也不會正眼去看,但這時葉肇卻激動萬分,如獲至寶。
兩人立即蹲下身去,搶著把地瓜皮送進自己嘴裡。吃完一抹嘴,發現還剩了點,又小心翼翼地裝入口袋,以便作為下一次的口糧。
在周星馳版的《武狀元蘇乞兒》中,由貴族淪為乞丐的蘇乞兒父子會一起爭搶狗食,甚至為從破碗中撿到一根肉絲而擊掌相慶。假如葉肇能穿越時空,提前看到這個鏡頭,沒準會認為是在演自己。
昨天,他們還是威風八面的將軍,轉眼間卻連小兵都不如了。
活下去,成了唯一的信念。
吃完地瓜皮,不料卻遇到了一隊日本兵。
這隊日本兵是輜重兵,缺人挑擔,便將二人抓去做了挑夫。
參謀長先挑,走了六七里地後,他裝成腳疼(也可能是真的很疼),實在走不了,就停了下來。日本兵見狀,上去就是狠狠幾腳,他便索性躺在地上“死”了過去。
參加京滬作戰的日軍,以衝在前面的熊本師團、京都師團等野戰部隊最為野蠻,自登陸後,到了無房不燒,無人不殺的程度,這一度讓後續及輜重部隊叫苦不迭,因為日軍的後勤補給也很成問題,都殺了燒了,別說就地搶糧,連替他們挑擔的人都沒有了。
假如葉肇兩人遇到的是日軍戰鬥兵,就不是踢幾腳的問題,而是至少會給一槍或者一刀,那“裝死”的參謀長就慘了。
參謀長“死”了,他的擔子移到了葉肇肩上。
可憐堂堂中將,哪裡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