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的學名是伊…15,這是一種雙翼機,它的特點是功率大,差不多是平常飛機的兩倍,因此在空中停留時間長,適於空中角鬥。“燕子”,即伊…16,是單翼機,看起來粗糙,但是速度快,適於追擊。這兩種飛機的效能談不上一定蓋過日本的96式,但雙方的效能已經大致接近了。
“黃鶯”和“燕子”實在是一對好搭檔,這兩隻輕盈的小鳥一高一低,交替翻飛,常常能弄花對手的雙眼。
12月1日這一天,日本政府作出了攻佔南京的決定。於是有九架96式奉命飛到南京上空來撒勸降傳單。
中蘇空軍加大油門,呼的一聲衝了出去。一共六架“黃鶯”,分別由五個蘇聯飛行員和一箇中國飛行員駕駛。
96式果然了得,馬上擺開陳納德所說的那種誘餌陣型,兩個回合一過,一架蘇聯“黃鶯”中彈起火摔了下去,中國飛行員練習“黃鶯”時間不長,駕駛飛機連熟練都談不上,所以也只好趕緊撤離。
六去二,四對九。
剩下來的四架蘇聯“黃鶯”沒有選擇逃走,而是繼續纏鬥。其中,一架“黃鶯”被96式緊緊咬住,怎麼甩也甩不掉。日機越追越近,開始第一次射擊,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黃鶯”突然向下一個俯衝,把全部子彈都閃在了身後。日機見狀,也跟著全速俯衝下去,然而“黃鶯”又是一個令人驚豔的橫翻,閃到一邊後,反過來向96式開火。
雖然它們誰都沒有打著誰,卻已經把地面上的一個人給完全看呆了。
此人就是陳納德。他經歷過的空中格鬥太多了,見過的空戰高手也數不勝數,但眼前的蘇聯飛行員仍讓他歎為觀止。
那麼多複雜的空中技巧,可以一口氣做完,你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人!
一般來說,空戰的時間都很短,幾秒或最多幾分鐘內便能決出勝負,但那一天的南京空戰特別長,總計達半個小時。結果是,日本戰鬥機敗逃,雙方都未有人員傷亡。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陳納德在看到這一幕後,立即斷言,在中國空軍實際處於癱瘓的情況下,蘇聯空軍與日本航空隊絕對有得一拼。
果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就有了一架“黃鶯”擊落三架96式的好訊息,而“燕子”出擊五次,也一口氣揍下了六架96式轟炸機。
與之同時,江面上毫無防備的日艦也遭到蘇聯轟炸機的打擊。雖然轟炸機數量有限,沒能鼓搗出像後來偷襲珍珠港那樣的效果,但仍擊沉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運輸艦,另有六艘日艦中彈後燃起大火。
這是南京保衛戰的序幕戰,也是極少的幾個精彩瞬間之一。很快,這一切都將結束,因為三天後,蘇聯空軍連起飛基地也沒有了。
12月4日,南京郊外開始傳來隆隆炮聲。
蘇聯空軍已經被迫放棄南京機場,南京上空滿天飛著的都是日機,而蔣介石也被迫搬離南京陵園官邸。
離開之前,他再次用一天的時間,檢查了紫金山防禦陣地。
在“勵志演講”中,唐生智告訴大家,蔣介石要他在南京守三個月,其實是自行拔高了。
蔣介石從沒奢望過南京能守這麼長時間。他對唐生智說的是:如果能支援兩週是最好的。
可是當這位“委員長”一次次視察陣地,環視眼前起伏的山巒時,又不住喟嘆:首都錦帶江山,實天然要塞,守一兩個月應該可以吧。
如果說有奇蹟,這時候的蔣介石應該是真心期盼奇蹟能夠發生的。一兩個月,得到喘息的中國軍隊定然可以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南京或許可保無虞。
雖然朝中文武百官都已陸續撤離南京,但他還遲遲不願離去。
到12月6日,想不走也不行了,因為日軍已逼近南京外圍的第一道防禦線,遠戰開始。
在確定必須離開後,蔣介石一大早就驅車晉謁中山陵,作最後一次告別。
中山陵是國民黨的聖地,也稱得上是蔣介石個人的福地。
他曾經在這裡發起二次北伐,曾經在這裡完成“奉安大典”,也曾經在這裡削平一座又一座山頭,從而登上事業和權力的頂峰。
可是如今只能揮手自茲去——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將意味著的是暫時,還是永遠。
一邊“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另一邊卻“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歲月披離,人與人之間可以作為不同,可以性格迥異,然而到了那一刻,境遇和心情卻多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