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對面的蕭振瀛:難道你有辦法去說動那個閻老西嗎?
蕭振瀛搖了搖頭。
宋哲元一屁股又坐回到了椅子上。
那你就別勸我了,我知道你是好意,但事已至此,還是讓我該上哪兒上哪兒去吧。
蕭振瀛隨後的一句話,卻讓宋哲元差點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我雖然沒有辦法說動閻錫山,卻有辦法幫你重建一個新的西北軍!
說罷,飄然而去。
雖然在場面上混,蕭振瀛卻並不是一個喜歡說大話的人。
事實上,對於重建西北軍,他在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第一步,需要把弟兄們捏成團。
這在西北軍裡面,其實是一個非常難完成的工作。因為原先的老西北軍將領們就是誰也不服誰。互相拆臺可以,互相信任?這是個什麼東西,沒聽說過,免談!
中原大戰前,大家還都聽馮玉祥一個人的,中原大戰失敗後,連老馮這塊牌子也不好使了。
蕭振瀛的意思,是希望以宋哲元為首來建立一個新的領導集體。
他先找到了同在晉南躲避的張自忠。
在跑到山西的西北軍殘部裡面,數張自忠師的編制最完整,基本沒有潰散,共有5000人馬。宋哲元則只有千餘人,按照強弱對比,他反過來應該擁戴張自忠才對。
對於重新組隊,張自忠是贊成的,但是讓宋哲元當老大,他不贊成。
蕭振瀛對他說:大家都是患難弟兄,你聽不聽我的?
張自忠馬上說,當然聽大哥的。
那好,我蕭振瀛擁戴宋哲元,因為他有兩點夠格:威望足以服眾,為人足夠坦誠。
張自忠是個性格很耿直的人,道理一講明白,馬上豁然開朗,爽快地答應蕭振瀛會“服從到底”。
擺平了張自忠,蕭振瀛又馬不停蹄地一個個去做工作。
西北軍的這些人都屬於狗急了跳牆,渡過黃河也沒得到過閻錫山的允許,來了以後七零八落地分佈在晉南的各個地方,要把他們一個個找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聽說要重建新軍,大家都同意,但在推誰為首領這個問題上,始終達不成一致意見。一開始大家說讓蕭振瀛領著大夥幹,蕭振瀛趕緊擺手:我在旁邊出出主意行,做“頭兒”肯定不夠格。
見蕭振瀛推辭,眾人又說讓張自忠來帶這個頭,反正就沒人想到那個落魄的宋哲元。
蕭振瀛則還是堅持原來的想法:宋哲元“義高能得士”。
大家在一塊,不就是要重新聚義嗎,宋哲元光一個“義”字就有資格坐頭把交椅,而且他確實是當大哥的料,跟著他幹才有奔頭。
經過蕭振瀛來回一宣傳,諸將都慢慢想通了,那就這麼幹吧。
最後找到的是趙登禹。
蕭振瀛原先以為要說服他可能比較困難。因為按照預想的編制,趙登禹只能排到旅長,而他此前在西北軍是師長。
沒想到幾句話一說,趙登禹什麼條件都沒提,只給蕭振瀛回了一句話:幹不幹,怎麼幹,由蕭大哥你決定,別說旅長了,讓我做團長營長都行。
看看差不多了,蕭振瀛便開了一個會,把談過話的這些人都召集到一塊兒商量。會上,按照蕭振瀛的提議,初步決定編成一個軍,由宋哲元來當“頭兒”,張自忠當“二頭兒”。
但是,對蕭振瀛來說,內部搞定只是起點,真正難的還在後面。
編一個軍那都是自己關在門裡想想的,得讓別人承認。別人不承認,你就是想編成一個師一個旅也是痴人說夢,前面說的做的都不過是自己關著門過家家。
名分這個東西很重要。
蕭振瀛決定跑到京城去搞專案。
這個京城當然指的是南京。
跑專案就得花錢。蕭振瀛一摸口袋,一個子都沒有。
宋哲元他們可憐巴巴的,自己都吃了上頓沒下頓,更是幫不上什麼忙。
怎麼辦?
只能借。
蕭振瀛跑到太原,找銀號借錢。
山西那時候不是現在,當時號稱全國最富。太原的銀號到處都是,只要你想借,就有銀子。
要聚義當然得名號吉利。蕭振瀛找的這家銀號就叫聚義銀號,一共貸了2000元錢,旅費、打點費就都在裡面了。
到了南京,他想見到的人自然是權傾一時的蔣介石。可堂堂元首不是你想見就能見到的,必須得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