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喜峰口後,趙登禹赤著膊,舞著他的那兩口寶刀,身先士卒,始終衝在第一線。
前敵總指揮操刀肉搏,古代很多,現代卻極少,估計也只有趙登禹這樣的武林高手才能做到。
已近傍晚。黃昏,夕照,刀光,劍影,勇氣,熱血。
最好的武俠小說,也難以盡述真實戰場上的這種刀刀見肉、招招見血的生死搏鬥。
端著刺刀的鬼子對好漢們的刀法很不適應,眼見得對方只是一磕一掄,自己的腦袋竟然就被掄飛了。
太不可思議了。
日軍當場被砍得人仰馬翻,以至於“長城之坡,盡棄遺屍”,連趙登禹本人的兩口刀都砍缺了刃口。
面對著中國武術,日本武士道大失銳氣。
可是日軍有大炮,近戰打不過你,他遠戰。
血肉之軀終究難以抵禦炮彈,趙登禹在肉搏戰中勇不可當,殺敵無算,卻也躲不開四處飛濺的炮彈片。
大將受傷,前線因此再次動盪,外界甚至有29軍可能會因頂不住,棄陣而逃的傳言。
後方大本營給29軍軍部發來了一份電報:既然趙登禹已經不行了,喜峰口必須更換新的前敵總指揮。
收到電令後,宋哲元並沒有急於行事。
臨陣換將,為兵家所忌,何況喜峰口爭奪戰正處於生死攸關,如果此時把趙登禹換下來,無疑會動搖軍心。
他把蕭振瀛召來,讓自己的軍師再去了解一下詳情。
蕭振瀛先從側面打聽了趙登禹的傷勢,得知後者只是腿部受傷,並不十分嚴重,心內稍安。
接著他給趙登禹打了個電話:聽說你腿上掛花了,要不要緊?
是慰問,但還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裡面,那就是你還能不能,或願不願再戰。當此之時,別說受傷了,有人沒受傷都可能裝病躺醫院。蕭振瀛知道趙登禹不是這樣的人,不過他更希望聽到一個明確而響亮的答覆。
回答果然沒讓他失望:區區小傷,無足掛齒。
蕭振瀛鎖眉一展。
那麼,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死於前線,為國盡忠。
後者慨然應諾:好!
第51章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2)
對於趙登禹這樣的爽直漢子來說,這一個字的承諾可不是隨便說說,那是要用行動兌現的。
聽了蕭振瀛的彙報,宋哲元頓覺眼前一片光明。
有趙登禹這員虎將在前方,我必操勝券。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人,是老西北軍“五虎上將”中最突出的一個。
馮玉祥給他的評價是八個字兩句話,一句叫“練兵有方”,一句叫“勇猛沉著”。
練兵有方,晉東大練兵已經說明了問題,接下來就是“勇猛沉著”。
宋哲元寫下一道手諭,中有兩個“不求”,盡顯其勇猛作風:第一,不求有功,只求能撐。
第二,不求打出19路軍那樣的聲威,只求不讓日軍小看我們。
光勇猛還沒用,最重要的是“沉著”,即拿出切實有效的禦敵之策來。
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