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算是把防禦工事給弄完了。
顧祝同戰前對衢州防務進行過視察,但那時形勢已經相當緊迫,即使想改進也來不及了,他只好把一名師長提升為副軍長,用以勉勵士心,不過,當時他並沒想到此舉後來會挽救整支部隊。
衢州外圍陣地一天之內便被攻破,隨後軍長找了個藉口,說是要去收容潰散部隊,一出門就沒影了。
日本侵略軍在用步兵炮對中國軍隊的陣地進行轟擊僅僅一天,衢州城內已是群龍無首,一片慌亂,官兵個個面無人色,驚恐不已,甚至沒人再願意守城了。
什麼叫了不起
危急關頭,顧祝同提拔的副軍長起到了主心骨作用。
這位副軍長名叫陳頤鼎,畢業於黃埔第三期,南京保衛戰時,他是王敬久第八十七師的一名團長。
南京失守,對於很多親歷者來說都是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陳頤鼎也是如此,在那裡,他目睹了部隊失去秩序後驚惶失措的慘狀,連他自己也是靠一塊木板才得救的。
慌亂,就等於放棄了戰鬥的意志和求生的希望。
陳頤鼎本來在衢州城外指揮,得知城內陷入混亂,立即返身入城,以副軍長的身份穩住了軍心。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陳頤鼎一直透過無線電臺與顧祝同以及頂頭上司王敬久保持著聯絡,後者告訴他,必須拖住日軍。
好,那我就拖下去。
在陳頤鼎的指揮下,守城官兵保持了高昂計程車氣,始終不退一步,直到兩天後,衢州被四面包圍。
6月3日,日軍發動全面侵略,飛機把搭建的那點簡陋工事都快給炸完了,連陳頤鼎的收發報機也沒能倖免。
眼前的景象,幾乎就是當年南京保衛戰的重現。
日軍衝進城三次,守軍又把他們打出去三次,每個中國官兵都鼓起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在不到一千米範圍的戰場之上,雙方已是血流成渠,屍橫遍野。
五晝夜之後,第八十六軍傷亡累計超過兩千,這時隨著決戰兵團的轉移,畑俊六想圍殲第七十四軍等中國軍隊主力的企圖已徹底落空。
現在的問題,變成了城裡的第八十六軍該怎麼辦?
陳頤鼎沒了收發報機,他能做的,只有繼續按照指令執行——拖住日軍。
6月4日,透過衢州的江面上突然漂過一葉扁舟,舟上端坐一人,一個年輕的中國人,那人神態自若,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置身於戰火和危險之中。
這個宛如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