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的西南疆域之內。

據說,三國武侯南征到此,極受緬人崇拜,視之如神,當諸葛亮要北返時,百姓成群結隊地來進行挽留。

諸葛亮安慰他們說:“我還會回來。”

可是您什麼時候會再回來呢?

諸葛亮指了指田間的一種草,“此草開花,餘重來矣”。

那是一種不會開花的草,所以一年又一年,引頸北望的緬人迎來的只有失望。

當地人告訴戴安瀾,草在不久前竟然奇蹟般地開花了,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吉祥的預兆,預示著“王師應到達矣”。

戴安瀾為之感慨不已,於馬上賦詩:“揚鞭遙指花如載,諸葛前身今又來。”

被譽為“海鷗將軍”的戴安瀾

戴安瀾的任務是守住東瓜。

從作戰地形來看,東瓜實非易守之地,城外以平原為主,三面都有開闊地帶可供對方發起進攻。

這種地形下要想守城,能依賴的只有堅固工事。

提起工事,緬甸倒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森林多,樹木多。東瓜城有很多現成的枕木,本來是要拿去鋪鐵路的,如今正好就地取材。

在戴安瀾的指揮下,第二〇〇師官兵在地上挖出坑道,然後上蓋枕木,修築出一座座封閉式堡壘。

3月20日,東瓜保衛戰打響。

侵略東瓜的是第五十五師團,這個新編師團自成立後一直駐於日本國內,從來沒有打過仗,但是進入緬甸後,英緬軍的無力和無能,卻使它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時,還積累了作戰經驗。

不過在東瓜,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戴安瀾精心構建的堡壘群使其大吃苦頭。

這些堡壘堪比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的地堡,輕重武器配置得當,一道道交叉火力網讓衝上來的日軍無可躲避,以至伴隨著每一次被擊退的進攻,堡壘前都會留下日本兵的累累屍首。

3月28日,見第五十五師團毫無建樹,第十五軍司令部急調第五十六師團加入進攻陣營。

兩個師團合攻東瓜,最後連放毒氣這種損招都使了出來,卻仍無法從正面實現突破。

4月1日,第二〇〇師終於決定放棄東瓜。

不是正面守不住,而是側翼暴露,不得不奉杜聿明之命撤離。撤離時,儘管已受到包夾,但這支老牌勁旅仍然秩序井然,邊打邊走,未讓追兵找到一點可乘之機。

日本第十五軍從進入緬甸起,可以說一路都在快速行軍,就比誰跑得更快,東瓜保衛戰是他們第一次受挫,連日本人自己也承認這是“緬甸戰役中最艱苦的一戰”。

第五十五師團幾乎被完全擊垮,一名被擊斃的日軍大佐在日記中驚呼:“南進以來,從未遭遇若是之勁敵。勁敵為誰?即支那軍隊。”

第十五軍司令部自此才知道對面的“支那軍隊”,就是崑崙關戰役中聲名赫赫的第五軍。

對第二〇〇師能那麼從容地撤出東瓜,已經狼突豕奔的英國人感到十分驚異,但戴安瀾本人卻不無擔心,尤其在得到蔣介石要予以召見的通知以後。

他以為自己至少要捱罵,因為畢竟東瓜沒有能守住,沒想到蔣介石已經聽過彙報,他對東瓜保衛戰的戰果非常滿意,“東瓜失守不是你的責任,這一戰打得好,很漂亮。”

為了表示嘉勉,蔣介石特地留戴安瀾共進晚餐,晚上還安排他住進自己的隔壁房間。

蔣介石的部下那麼多,這是從未有過的禮遇。

生殺予奪

東瓜失守確實跟戴安瀾沒有關係,先掉鏈子的是英國人。

在東瓜的西線側翼,英緬軍就算佔有武器和數量優勢,都擋不住一個第三十三師團。後者在上高會戰中曾是羅卓英和第七十四軍的手下敗將,未料換了對手之後卻威風十足,連連擊破英緬軍防線。

側翼一破,東瓜後方即受到嚴重威脅。偏偏這時候由於英國人不肯提供足夠車輛——他們撤自己的潰退部隊還來不及呢,遠征軍的其他部隊和機械化裝備遲遲不能到達。

這時,經十二日苦戰,第二〇〇師糧彈開始出現匱乏,如果後援再不濟,在被日軍四面包圍的情況下,必然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感到不撤不行了,遂向史迪威提出撤退建議。

他的建議算是相當委婉,“撤下來,可以在‘另一時間、另一地點’再與敵決戰。”

“什麼,你們要撤?”史迪威一聽就火了,眼睛一翻,“決不能撤,要進攻,進攻,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