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師團在仁安羌有一個主力聯隊,他們早就提前控制了高地,並且正是利用高地,透過“地障包圍”的戰術將英緬軍圍困起來的。
新三十八師不過一個團,一個團要破一個聯隊,任何情況下都很困難,國內如此,國外也一樣,要不然一個師的英緬軍就不會坐井觀天,等著別人來拯救他們了。
必須打破常規,出奇兵!
4月19日,孫立人發起強渡。
戰場之上,如果你的實力不及對方,取勝的法寶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疑兵為上。
一個團被一分為二,一為誘擊部隊,這部分人很少,但是孫立人有辦法讓日軍以為很多。
第三十三師團先前經常跟中國軍隊交手,他們對中國軍隊數量的估計是算輕機槍的多寡,輕機槍多,說明主力全在這裡。
孫立人熟知日軍的心理,他“投其所好”,把輕機槍都儘量放到誘擊部隊的最前沿,如此就把日軍的火力都吸引了過去。
這時候,他就可以用上殺手鐧:主攻部隊。
主攻一側。遠了,用山炮和輕重迫擊炮,乃至藉助英國人的重炮猛轟;近了,用重機槍集中射擊;再近一點,則在區域性人數佔優的情況下,進行反覆的白刃衝殺。
第三十三師團在面對英緬軍時蹦得很歡,可當中國軍隊端著刺刀上來時,也個個心驚膽戰,恍如又進入了上高會戰時的悲慘境地,這個就叫“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孫立人揮軍連衝三次,終得高地,當天便將日軍驅出了仁安羌。
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打響國際聲譽的一仗,此役共解救英緬軍七千餘人,另外還有一大群被俘虜的英國官兵、記者以及傳教士。死裡逃生的英國人在見到他們的恩主時,含著眼淚大聲高呼中國萬歲!
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英國官兵
媒體報道之後,轟動英倫三島,英國人對孫立人感恩戴德,稱他為“不可多得的中國虎將”,並於次年在印度特授其英國皇家勳章。
那口氣,好歹是爭回來了。
迷魂湯
仁安羌大捷後,英緬軍想到的卻不是堅守或者反攻,而是繼續撤退。實際上,從仰光失守開始,他們就想放棄緬甸,退守印度了,即所謂“棄緬保印”。
其實,這個問題講開了也沒什麼,既然覺得守不住緬甸,那就各回各家好了,英軍去印度,中國軍隊回雲南,但英國人肚子裡卻還打著小九九,始終不肯把這個意圖說出來。
因為印度不是想撤就能撤過去的,日軍緊緊咬住尾巴,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害怕自己的部隊再次遭到仁安羌被圍那樣的命運。
最好是有人能殿後做掩護,比如中國軍隊。
如果是中方將領,沒人會傻到這種程度。哦,你英國人是人,我們中國人就不是人,全都只能拿來給你犧牲?
讓亞歷山大暗自慶幸的是,跟他打交道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人,還是一個讓周圍所有中國人都得對之服服帖帖的美國人。
這個美國人沒打過什麼仗,而且一心就想著要出風頭、立大功,看上去著實傻得要命。
不忽悠他忽悠誰?
4月19日,亞歷山大和史萊姆找到史迪威,一見面當然是將對方一通好誇,迷魂湯拿來就灌。
偏偏美國佬就愛這個,馬上雲裡霧裡,不知西東了。
見火候已到,亞歷山大和史萊姆開始一搭一檔。亞歷山大強調,西線樞紐十分重要,應該盡力確保。史萊姆則說,趕快讓中國軍隊在西線採取攻勢,那裡的第三十三師團很分散,個個擊破,易如反掌。
真的“易如反掌”,你們英緬軍怎麼肯放過這等好事?
其實,這時亞歷山大早就接到了英國政府的命令,即日撤退印度,他需要用中國軍隊來擋住日軍。
當時,中國遠征軍正準備在中線組織平蠻納會戰,各部隊也準備就緒,而日本第十五軍由於第五十五師團在東瓜保衛戰中傷亡慘重,已不得不遣上第十八師團代替。
如果遠征軍能夠集中力量,在平蠻納予第十八師團以猛力一擊,戰局無疑也將為之一新。
這個時候,如何還能再抽人 ?'…'
可史迪威不管這個,抽,將第五軍等遠征軍主力全部抽出來,平蠻納會戰也不搞了,到西線去好好幹一下。
他看不到的,別人卻能看到,那些久經沙場的中方戰將大多看到了。
羅卓英不敢聲響,老實人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