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了出去。

半路上的一場血戰,四九城中會友鏢局的保鏢達官爺不負眾望,帶領著其他那些個鏢局中的好手殺得渾身浴血,這才護住了紅貨不失。

可在回了四九城之後,會友鏢局掌把子的那位保鏢達官爺卻在四十歲的年紀金盆洗手,從此再也不沾鏢行買賣、更不理會江湖事端。

有明白事由的四九城爺們說,那場血戰著實是叫這位保鏢達官爺殺寒了心——小一千號的土匪、馬賊,就跑了六個叫殺破了膽的碎催人物。小一千具屍首上流出來的血,把那兩丈多寬、半里地長的通衢大道,生生浸泡成了血肉沼澤!

原本的,這土匪、馬賊的路數,小一百年下來,已然叫各路商隊和保鏢達官爺們摸了個通透。但凡是商隊中沒帶著價值連城的紅貨,往來商道上的商隊差不離都能靠著大洋買路。有時候嘴頭子上再利索點兒、五湖四海的交情套過之後,說不好還能在這商道上給自己開一份保險票——按月給一些個大股土匪、馬賊送去大洋、糧食,這就能在那些土匪或馬賊手裡買下來一面字號旗戳在自家商隊的大車上。

有那小股的土匪、馬賊瞧見了這字號旗,自然能明白這家商戶已然花錢買過了商道平安。真要是再朝著這家商戶動手,哪怕是僥倖得手,那些收了商戶銀子、開出來保險票的大股土匪、馬賊也得找上門來興師問罪!

到時候能不能發財暫且不論,一條小命倒是肯定交代了!

可沒想到在宣統年間,口外商道上卻是出了個任誰見了心裡都得發寒的獨行大盜最快閱讀小說大主宰,盡在看書啦網,歡迎登陸。KanShu。la閱讀全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口外強梁 (中)

頭一個見識這位大盜手段的,是四九城裡頭一號皮貨買賣的大掌櫃烏古論烏爺!

大清國入關之後,把不少降了大清朝的漢人給抬了旗籍,捎帶手的連抬旗漢人的姓氏,也照著《金國語解》裡頭對應的女真姓氏給更替過來。

就像是烏古論烏爺家的那位祖宗,本來漢姓是姓商,這才在抬旗籍之後賜姓烏古論。估摸著是瞧見降了大清國兩回的洪承疇都入了《貳臣傳》遺臭萬年,烏古論烏爺的祖宗也怕自己把大清國的官兒做長久了,遲早也得在《貳臣傳》這樣的書裡留名,也就一咬牙、一跺腳辭官不做,卻是專門接應下來了四九城中勾連著皇宮大內的皮貨買賣。

內有皇宮大內的照應、外有各路降了大清國的同袍、同年幫襯,烏古論烏爺家祖宗的頭幾樁買賣做下來,就已然在四九城中置辦下來好幾處門臉、好幾座宅院,捎帶手的更是把皇宮大內、同袍同年伺候打點得眉花眼笑!

大清國傳世二百餘年,烏古論烏爺家的皮貨買賣差不離就這麼順風順水的做了下來。哪怕是到了烏古論烏爺手裡頭攥著皮貨行、大清國也勘堪歇菜的時候,烏古論烏爺家裡頭也還算得上是四九城裡做皮貨買賣的頭一份!

也就是為了標榜自己家這買賣當年與大清國皇宮大內的那點勾連,烏古論烏爺也沒像是有些抬了旗籍的漢軍旗人物那樣,趁著大清國倒了秧子時恢復漢姓,反倒是拿捏著烏古論這女真姓氏當了自己的名字,從此姓了烏,再也跟姓商的沒啥勾連!

雖說大清國一倒,原本是鐵桿樁架的旗人爺們大都倒了秧子。可烏古論烏爺這樣手裡頭拿捏著買賣的人物,卻是依舊活得滋潤、過得豪橫。每年走口外的商隊一出四九城,一丈見方的‘烏’字認旗立馬就打了出去,能把保鏢的鏢旗都壓上一頭。哪怕是商隊過滄州地界的時候,鏢局達官爺都照著‘走鏢不喊滄州’的規矩扯下鏢旗、閉口不再喊鏢號靜靜過去,烏爺商隊的‘烏’字認旗也從不落下。著實叫個囂張跋扈!

護著商隊走鏢,保鏢行裡的達官爺全都守著走鏢的規矩,一路上小心仔細,見人先就禮讓三分,哪怕真要是叫人逼得沒了退路,那也最多就是亮青子(意指拿出兵器)擋風(意指驅逐對方了事),鮮少有清了(意指趕盡殺絕)或是鞭土(意指殺人)的事情發生,講究的就是個以和為貴,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而在一路上打尖住店,鏢行裡頭也有個‘走鏢六戒’的規矩!

一戒住新開店房,新開設的店因摸不透店主來路,保鏢之人便不去隨意冒險,只要門上寫有開業大吉的店,那是說死了不住。

二戒住易主之店,換了老闆的店,人心叵測會有賊店。保鏢之人也不住。

三戒住娼婦之店,就怕在娼婦糾纏中會中計丟鏢。鏢行達官爺們自然也不會去冒險。

四戒武器離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