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法告知於身邊的參謀和軍官,大家經過思索一會覺得這個方法不錯,第三連隊的人數雖然是一個營的規模,但幾百人對抗十幾萬人絕對還是有些吃力,更何況對方可不是石器時代土著,他們是一群手握冷兵器時代的人,最重要的是對方手裡也有火器。
張獻忠的火器從哪來的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鄭家流入出來的,他們近一年從澳洲採購的26磅火炮數量眾多,其中大部分流入到了遼東邊軍和後金的手中。
至於另一部分則是流入到了農民軍手中,農民軍買了炮不像後金那般富有會再次購買炮彈,而他們則是自己製作,用自己製作的土彈來填補,還別說真的能發射出來,就是效能有點不穩定威力也不大。
但是這樣已經很好了,至少能省下一大筆錢來用到其他地方,招募士兵,購買主要的器械都是需要錢的。
經過著一場戰,張獻忠絕對會意識到火器的重要性,澳洲人能將他們打得一個措手不及很大的原因上就是用火炮的威力。
火炮的威力的確巨大,韶關的守軍就依靠這些火炮的堅持了進一週的時間,要不是張獻忠想出用消耗敵人彈藥的方法,恐怕打到最後他都無法讓韶關的守軍膽顫。
掌握大量火器並且集中使用,的確在戰場上的作用巨大,張獻忠受此影響,立馬將手底下的火炮和鳥銃都集中在了一起,學起了韶關守軍和澳洲人方法開始進行操練。
這個轉變讓衛顏為之一振,看來蝴蝶翅膀的作用下,的確改變了許多事情,別說古人笨,古人可是聰明著呢,誰說他們就不擅長學習,人家學習起來不是人。
眼見張獻忠都開始組建自己的火器部隊了,衛顏也不能這麼幹坐著對峙,必須要有所行動才行,長期對此絕對不是辦法。
所以他準備在來一次主動出擊,以此正面迎擊敵人,給予張獻忠所部狠狠的打擊,讓其徹底失去進攻韶關的信心,並且撤軍。
不過想要正面迎擊肯定很難,城外估計都是張部的探子和細作,只要一出城估計就會讓其知道自己的計劃,但是不出城的話又對張獻忠造成不了打擊,兩難之下,衛顏的參謀肖銳科給出了一個計謀,誘敵深入。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未完待續。。)
第425章誘敵深入
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有些耳熟,貌似經常在抗日神劇中都有見到過。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這句話恐怕只要看過延安保衛戰的都知道。
韶關雖然在地裡位置上是進入廣東的門戶,同時也是張獻忠南下的必經之路,守住了這裡,進入廣東的通道將會被斬斷,張獻忠要想南下就必須捨近求遠,如果是那樣,估計他也就會放棄南下念頭。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沈猶龍才會在這裡進行佈防,並且加強了保衛的能力,因為沈猶龍的關係,第三連隊才會來到這裡進行防守。
雙方都是看中了韶關的重要性,所以才來這裡進行佈防。
但是有一個問題從最開始沈猶龍就沒有想過,他的想法是防禦,從來沒有想過正面迎敵,或者將張獻忠所部殲滅,要說兩廣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低張部人馬,可是沈猶龍畢竟是一個文人,講究的防禦政策。
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可以說是被動影響了第三連隊,第三連隊一開始就是受到了這種被動的影響進行防禦政策,並沒有想過正面迎敵。
直到現在肖銳科提出了誘敵深入,這個計策之後,大家才想到要如何解決敵人,而不是一味防守,防守只會不斷加深疲憊,同時也會給對方創造進攻的機會。
誘敵深入,就必須第三連隊撤出韶關城,但是這樣做的風險係數也是有的,一旦撤出張獻忠攻下韶關,要想在奪回來就難了,根據肖銳科的提議,
第三連隊假意撤出韶關城,隨後等待張獻忠所部進攻,一旦發現對方進攻就配合城裡的守軍兩面夾擊。
不過這個計策風險係數太大。一旦城裡的守軍守不住也就意味著第三連隊將會徹底機會奪回韶關。
所以在衛顏提出誘敵深入這個計謀給韶關的守軍將領之後,對方的頭就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一個勁的搖,就是不同意。
這澳洲人打戰是厲害,可是你們也不用冒這麼大的險吧,要知道對方可是有十幾萬人啊,即使你們佔著武器的優勢也不一定能夠勝利。
張獻忠的人馬太多,根本不是誘敵深入就能解決的,韶關城幾位將領一致勸說還是以防守為對策,只要堅持幾個月敵方沒有了糧草,那就是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