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著一疊後後的募捐宣傳單走出了宿舍朝著操場走去,這次他們的募捐地點是曼城街心廣場,這裡人最多的地方,也是最適合募捐的地點。

“先生,小姐,請為大明的同胞伸出你們的援助之手吧,”負責分發傳單的少年們對著路過的男女禮貌的請求。

一般這種募捐都會由紅十字會進行,但是鄭森覺得這麻煩紅十字會有些不好,不如自己直接進行募捐好了,在把錢交給對方,讓其去救助大明的難民也是一樣的。

路人接過宣傳單看了看,隨後掏出一張小額的紙幣,或者硬幣投入捐款箱中。

“謝謝您,真的太謝謝您了。”

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禮貌的彎腰鞠躬表示感謝,也讓捐款的人感覺到了一種很舒快的感覺。

畢竟花了錢總會想要得到一點回報,這種禮貌謝謝的就是對他們的回報。

募捐的效果很好,只是用了一個小時,就成功的募捐了一百五多元,看來曼城市民都比較有愛心,要是以後每週都出來進行募捐說不定會更多。

就在這時,一個特殊的人走到了鄭森的募捐箱前,低著投的鄭森顯然還沒有發現對方。

“鄭森,你們在募捐。”趙世傑提著一個公文包,指了指他手裡的募捐箱問道。

趙部長,是的,我們想為國內的百姓做一點事情,所以出來募捐,這麼做應該不犯法吧。鄭森還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雖然諮詢過同學沒有法律條文規定會犯法,但還是這麼隨口問了出來,畢竟趙世傑是澳洲政府高官,從他嘴裡聽到的話會不一樣。

“不犯法,你們做的不錯,募捐的錢款怎麼樣,還行嗎?”

“還行,趙部長,要不您也捐點,”鄭森笑著說道。

“好,我捐五百,不過我給你們提個建議,你們可以去北區走一走,那裡集中了很多從大明移民來的富商士紳,只要從他們那裡募捐到一點,hi比你們在這裡一個小時的效果還要好。”

聽到趙世傑的提議,鄭森t眼睛一亮,自己怎麼沒有想到。

“謝謝您,趙部長,我這就過去。”(未完待續。)

第535章曼城北區

曼城市分為四個大區,其中北區主要集中著富人,政治家以及官員據說,而其他三個區雖然也有富人官員居住,但沒有北區集中。

隨著大明士紳富人的集團的移民到來,北區的大部分豪宅都已經被售完,富人們之所以選擇住在這裡,一來這裡的居住環境比較好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原因,他們認為與官員為鄰總是好的。

也許存在著巴結的心思,所以覺得只要和官員們為鄰居,應該可以更好的在這個新世界鋪開一張關係網。

澳洲的社會對於他們來說是陌生而又好奇的,他們一方面按照原本的生活方式進行生活,一方面又受到來自澳洲社會所帶來的衝擊。

這些富人和士紳手裡都是掌握著大量閒置資金的人員,國家為了調動這部分人將錢拿出來投資,開放了多個領域的專案讓他們參與,也算是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創業機會。

畢竟坐吃山空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如果沒有來源,只靠一味的截留,日子指揮越過越慘。

趙世傑之提議鄭森到北區進行募捐,主要就是看中了這裡聚集的大明富裕階層比較都,這些人裡不乏來自各地計程車紳,對於國內發生的事情必然是知道的。

滿清入關,南方朝廷不敵這樣的訊息每天都在報紙上看到,只是恨朝廷和闖賊太過無能,但恨歸恨,他們還是對那片土地的感情至深的。

即使在怎麼恨,也是希望朝廷能驅除韃虜恢復中原。

所以鄭森到這裡募捐獲得資助必然是很大的,鄭森原本並沒有朝這方面想,現在一經提醒馬上就想到了。

留下幾個人繼續在廣場募捐,他帶著其餘人則去了北區的富人區。

要知道哪些人家裡是新搬來的移民,其實很好辨認,只需看看上面的牌匾就能知道。一般牌匾比較新的,寫著某某府的一定是新來的。

一般來說,澳洲人不大喜歡在門口掛一塊牌匾,而是喜歡在一塊小牌子上寫著某某宅。

這種在大明人眼裡看來有些小家子氣的做法,並不被他們接受,所以他們沿襲了以前在大明的做法。

“大哥,你說我們來募捐,能募捐到錢嗎?”

鄭恩慶跟在他大哥,鄭森的後面,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對於這位才來澳洲沒多久的少年來說,這個國家的很多事情他還沒有了解清楚,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