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還有澳洲移民局提供的澳洲綠卡,只要他簽下字,他的家人就可以乘船去往澳洲。
這些豐厚的條件無不都在無時無刻的誘惑他,他是讀書人不假,可是讀書做官就是為了求財,現在一場財富送到眼前,他怎能不動心。
“趙大人,我還有一事相求,若是他日王某有什麼不幸,還希望你等能保我家人平安到達澳洲。”
“這個當然,王大人放心,我們澳洲人最講信用,絕不會在朋友危難之時將他拋棄。”趙世傑很肯定的保證,也讓王翔放心不少。
第173章會見
敲定了與新安縣的租界合約後,王翔與趙世傑雙方友好的握手道別,最後在王翔一雙不知是喜還是悲的眼神之中,目送著趙世傑等人離去。
這種堪比賣國割地的條約就這樣透過大明朝廷的地方政府與澳洲正式簽訂了,雖然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份條約的合法性似乎為零,但這些並不重要。
澳洲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大明執政者只要不是笨蛋都會承認他的合法性,甚至為了討好澳洲,很可能會把王縣令找出來大加讚賞一番也說不定,但這些都是後話了,眼下結束了談判總算沒有透過武力來獲得香港對於澳洲來說就是一件好事。
大明雖然已經在垂死掙扎的邊緣,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這是一個擁有億萬人口國度,真的要和澳洲硬碰硬,即使佔著武器的先進,也必然討不了什麼好處。
這次談判結束,趙世傑一行人將啟程前往廣州,會見當地計程車紳和一些手工作坊主。
在澳洲布匹進入廣州後,就徹底了的將本地的土布市場環境打亂了,很多手工作坊主,不得不改行或是改行做起了販賣澳洲布匹的生意。
這種情況也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雖然澳洲可以繼續靠著國內低成本的布匹壓倒性的從廣州作為橋頭堡不斷的吞噬兩廣的布匹市場,但這麼做必然會引起本土計程車紳大家們的反彈。
這種反彈也許以各種方式出現,明面的由噹噹地政府出面進行保護性的市場限制,或者是暗地裡的破壞,本著有錢大家一起掙的道理,外貿部經過與國內的楊雯雯服裝公司的商討決定,與大明的土布生產者和士紳們進行公開的一場合作會談。
根據與楊雯雯的商量決定,澳洲本土的生產布匹日後主要放在精品生產和花布的生產上,一來是考慮到本土的人口限制,二來也是為了節約成本。
如果將紡織廠放到香港,不但可以迅速的發展當地的經濟,還能有效的節約一筆人工成本,大明本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只要開出一天管三餐飯的條件,估計就會有不少流民爭搶著要進來做工。
要開發香港,完全依靠澳洲本土的資金支援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外貿部才會決定拉上大明廣州府一代的豪商鉅富士紳一起參與,只有這些本土的人參與到進來,未來澳洲在大明的利益也會更加牢固。
相比於澳洲主動發出的邀請,這些本土的豪商鉅富們也是很有興趣,以前一直沒有門路與澳洲接觸,現在既然對方主動發出了邀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機會,從廣州趙家就能看出攀上澳洲人的關係絕對不會錯。
光是澳洲貨的獨家代理權就讓趙家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其身進了廣州鉅富之列,這一點沒有哪一個人不眼紅的,這其中不乏比趙家實勢力更大實力更強計程車紳。
若不是趙德主動分出一杯羹來給這些士紳豪富之家,恐怕早就不能在這廣州城立足了。
在召集廣州府各地計程車紳豪商開會之前,駐廣辦負責人就與趙德打了招呼,並且與他進行了詳細的交談,畢竟一旦澳洲開啟與更多的大明本土商人合作,他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
不過趙德在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到是豁然,畢竟自己能有今天完全靠的是澳洲人,自己如果想要反對,澳洲人完全可以直接在找一個新的代理商,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完全沒有優勢。
所以在和駐廣辦交談一番之後,趙德主動的攬下了給各地豪商鉅富發拜帖的事,既然已經不可改變,倒不妨做的大方些,也可讓澳洲人對自己有一番更高的評價,
而且這次召開開會商討的事情就是要在大明本土合作建廠,澳洲人準備初步打算將一些布匹的生產放在新安縣一個叫香港的地方,據說已經得到了廣州知府的同意。
有得就必有失,雖然駐廣辦的負責人沒有明確的告知趙德會給他一些什麼補償,但也明確的告訴了他好處絕不會比那些豪商鉅富少,畢竟雙方的交情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