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已經是沒有了這個必要。根據長安方面傳過來的情報,磧西這邊已經可以迅速的做出反應。
新皇登基半個月了,詔令還沒有到達庭州,而那道讓他護送先皇靈柩去長安的聖旨,此時也不知道才到哪裡,到達庭州將要花費的時間更長。若是段秀實在,只能是等到詔書真正到了之後再做反應,而現在他卻完全是按照實際獲得的情報進行著各種準備。這樣一來,各種事情便變得極為明晰了。
後面的祠堂地基之上,工匠們正在忙碌著,兩座大墳邊上卻一個人也沒有。秋風蕭瑟,木葉飄落,馬璘站在雙聖祠外的巨碑之前,孤寂的立了許久,這才催動青海驄緩緩離去。
兩人的死令人惋惜,磧西卻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他大權獨攬無拘無束的時代。
沒有制約的權力是極為危險的,然而這種感覺……至少不能說太壞。
……
秋草微黃,正是出兵放馬的好時候。
庭州城外,萬餘一身重孝的騎士已經列隊完畢,正等著他這個主帥。和馬家作坊的管事們熟悉的胡商們已經早早和馬家作坊簽訂過了協議,大量的車隊已經出城,準備綴著大軍一同出發。
大軍的中心處,大量親兵圍在巨大的馬車旁邊,馬車之內,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靈柩安放在其中。
由於這一次是護送天子靈柩入長安,而非是奔襲殺敵,所以速度不可能太快,安西新軍每人只攜帶兩匹戰馬,這樣後勤的壓力便小了不少,胡商們足以應付。
瀚海軍留守庭州,古元欽自然便是留在了這裡,新軍健兒則是一個不留,全部都出了庭州城。
既然早晚是要護送靈柩入長安的,那麼不妨早一些,這樣也能早些見到張巡,早些把磧西的地位給確定下來。
若是段君子還活著,那就只得等到詔令到達之後才能動身,而現在便沒了這些限制。其他將領們只會照做,並不會問原因,便是他當真領著他們造反,他們也敢跟著他拿下長安城。
見到馬璘疾馳而來,健兒們齊齊拱手,喝道:“將軍!”聲音倒是極為齊整。
“出發!”馬璘擰著眉頭,也不再看庭州城一眼,撥轉馬頭當先策馬而去。
大軍沿著驛道緩緩而行,往伊州的方向而去。
張巡矯詔令馬璘護送先皇靈柩入京,詔書裡並未說讓馬璘帶多少人,他自然是不會想到馬璘竟然一下子帶來了一萬安西新軍。其實馬璘自己原本也沒想到要用這麼多人,去和張巡談判而已,三千人便足夠了。之所以帶這麼多人,是因為長安方面米雪又傳來了新的訊息。
李璟,反了!
發生了這樣的大事,作為大唐帝國最為銳利的一把刀,安西軍少不得還要出動。這恐怕是無法避免之事,畢竟李璟乃是平盧節度副使,而他還是掛名的平盧節度使,李璟還算是他的部下,這一次的叛亂,他終究得為大唐平定。
既然如此,與其將來接到命令後再調兵遣將,還不如直接就把兵帶上,到時候也就不用麻煩了。
得知李璟造反的訊息,其實也是一個意外。此刻長安城中,還沒有知道這個大訊息,米雪到達長安站穩腳跟之後,因為馬璘說過波斯寺用的獵鷹是來自遼東,所以便派了幾個密探帶著錢財前往遼東收購這種寶貝,結果密探們到了新城之後,就聽說了李璟自立為帝的訊息,然後就用海東青把訊息傳到了長安城。
這一次李璟自立其實是極為隱秘的,對於部下清洗過後在渤海國的都城龍泉府稱帝,並沒有大張旗鼓釋出檄文昭告天下,顯得頗為低調,然後直接就帶兵去攻打新羅去了,完全沒有直接攻取中原的架勢。因為李璟並沒有傳檄天下,所以訊息傳遞的並不算快,估計這個時候,大概也就能擴散到范陽。范陽是郭子儀的地盤,訊息到了范陽之後大概就會有人快馬報告長安了,不過那也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
說起來李璟的自立,雖然令人震驚,其實想想倒也是不難理解他的心思。章懷太子後人這個身份,李隆基可以不在意,之後的皇帝卻顯然不能容下他,一個血統同樣高貴的宗室子弟,在邊關為擁兵大將,實在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所以新皇登基之後,李璟在大唐帝國之中便沒有任何前途了。而他不過二十出頭,剛得到炙手可熱的權力,哪能捨得輕易放棄。
只是他做這樣的選擇,還是有些出人預料。降服靺鞨佔據渤海,然後自立為帝,這個決定倒是頗為果斷,以李璟這幾年的表現來看,五萬平盧軍加上十萬高句麗附庸軍,倒是極有可能把新羅打趴下。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