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的人數較少,這也是華亭軍總的丁口減少較少的重要原因。
八軍之中,華亭軍是最為孤立的。
捕喝城兩側是安化軍和龍泉軍,下方連成一線的是新平軍、延川軍和藍田軍,共有五軍組成了一個錘子的形狀。而颯秣建周圍也有扶風軍和麟城軍兩軍。唯獨這華亭軍孤守鐵門關,距離任何一軍都是極遠。
馬璘到達鐵門關時,華亭軍的城市剛剛建了一半,馬璘自然是故技重施,帶著親兵們投入到華亭鎮的建設中來。
法子很老套,卻極為實用,看到馬璘堂堂宰相和大夥兒一同下死力氣築城,吃食也和大夥一樣都是粗茶淡飯,百姓們的怨氣很快就消失了。
等到五天後馬璘離開之時,百姓們已經是有一部分恭送於道。
這一次。馬璘留下擔任華亭軍使的乃是另一位心腹干將,同樣是來自安西新軍中的趙濟。
河中八軍之中。擔任軍使的除了一個杜甫是文人之外,其餘的皆是任命的安西新軍中的心腹干將。馬璘對於八軍百姓極為看重,這才會忍痛割愛,讓這些年輕的將校們離開精銳的新軍,到這些軍鎮之中擔任軍使的職務。
河中八軍便是安西軍在蔥山以西的根基,是兵員的來源,是漢家文化繼承傳播溢位的根本,這些年輕的將校們都在安西新軍中經受過足夠的薰陶,他們擔任主官,將會最快的讓百姓們發揮作用。這幾十萬漢民不僅是農夫,更是火種,必須要儘快的點燃,儘可能的影響這片土地。
他們遺留下的職位,新軍中自有年輕人能頂上來。安西新軍中頭角崢嶸的低階軍官多的是,只要給機會都能出頭,之前在田名遠東征之中大放光彩的趙濟就是一個例子。
……
離開了華亭軍之後,馬璘帶著親兵馬不停蹄折向西北,直奔新平鎮。一人三馬不斷的更換坐騎,阿拉伯馬耐力驚人,由於只是小股部隊,所以速度愈發快捷,從華亭鎮所在的鐵門關到新平鎮只花了五天時間,每天的行進距離達到二百多里。
其實這一次巡視路上都是如此,把阿拉伯馬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不過每到一地,都是需要耽擱數日時間,僅僅耽擱的時間便將近一月,再加上路上奔波的時間,馬璘再次到達新平軍的時候,已經是天寶十四年的二月初了。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極為辛苦,前所未有的辛苦,比沙場血戰還要疲累,然而巡視了一遍之後,馬璘終於是能夠放下心來。
天寶十四年,正是安史之亂爆發的那一年,是大唐帝國盛世腰斬的一年,然而歷史已經改變,雜胡安祿山已經死了,大唐帝國卻是蒸蒸日上,四夷畏服。
方文字按照馬璘的要求,早在正月到來之前已經是在新平軍建好了忠烈祠。
忠烈祠佔地足有幾百畝,位於新平鎮之外,是一個矮牆圍起來的巨大廣場。
矮牆之上,鐫刻著每一個死於路上的關中百姓的名字,鄉井何處,死於何地,都是刻得清清楚楚。戰死沙場的安西健兒們的名字,也是刻在這一面矮牆之上。
廣場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巨碑,巨碑的造型極為怪異,出自馬璘的設計,下方略粗頂上略細,由大塊的石料層疊砌成,表面被打磨得極為光滑。
巨碑正面八個金色的大字,銀鉤鐵劃極有氣勢,也是出自馬璘的手筆。
“安西英烈永垂不朽!”
……
書友群148244045,熱誠歡迎各位。感謝一直打賞本書的“隆隆書友”書友,感謝投月票給我的每一位兄弟,特別感謝本書推薦票的票王傑榆書友。
第二百二十一章都護的演講
推薦朋友的書《帝伐天下》,晚唐皇帝文,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
二月的新平鎮,天氣依舊寒冷。
新平軍數萬百姓,都是聚集到了忠烈祠中,河中八軍的八位軍使和參軍都虞候等人亦是齊聚忠烈祠。
馬璘帶著新軍將校們和一群胥吏站在巨碑之前,神色都是極為肅穆。
“拜!”段秀實站在巨碑之前,大聲喝道。
馬璘和新軍將校們同時躬身,向著巨碑連續三次鞠躬。幕僚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向著巨碑連拜三次。
新平軍數萬百姓不懂這種安西軍中流行的理解,他們不約而同的緩緩跪下,以他們自己習慣的方式向著巨碑俯首叩首。不少人想到死去的親人,都是悲從中來,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叩拜完畢,馬璘登上了巨碑之下的平臺。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落